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方解】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杏仁而成。杏仁温化寒饮、降逆止咳,这里主要用其逐水气,故本方的适应证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而有浮肿者。
胡希恕: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吃了这个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水就去了,也不呕了,“其人形肿者”,形肿就是身体有浮肿了,“加杏仁主之”,上面那个方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再加杏仁就行了。为什么呢?底下解释了,“其证应内麻黄”,麻黄是祛水肿最好的药。应该上面的方加麻黄才对,“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要照顾前面啊,还没有忘记那个人“手足痹”,痹是血虚,所以不能再用麻黄夺取津液了。“若逆而内之者”,内,念nà也行,念nèi也可以的,“必厥”,他本来就血虚,你再夺其津液,更使得血液虚,所以不但手足痹,而且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根据头一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回头照顾这个(手足痹),所以才不用麻黄而拿杏仁来代替。
杏仁在这个地方也是祛水的药,但是它(此处治疗)不是大发汗。这个地方就很好,我们不但对于药物更能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知道(更精细的辨证):如果这个人属于前头所讲的溢饮,溢饮要发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都是用麻黄呀,可是也有不可用的情况,这个人有手足麻痹,这是血虚,血虚不能多汗。那怎么办呢?所以就得想法用一个不大发汗的药来代替,这个地方就好。所以在临床上,有时候也常闹错误,就是在这个地方(辨证的细微之处)。
到这里你们看看,前面哪一段讲的不是祛水饮呢?全是祛水饮而用药却各不一样。(随便举例)你看这个悸,用药是茯苓;眩冒,苦冒眩,用药是术和泽泻,这地方都让人深思啊,虽都是水饮所作,但是用药却是不一样啊!
倪海厦:
如果『水去呕止』,也不咳也不呕了,就是当病人将苓甘五味姜辛 半夏汤吃完后,结果身体肿起来,本身精神还是很好,但是身体却肿 起来。这是因为肺的津液又不够了,病人肺里本虚,结果你加了半夏, 把肺里的津液再排除掉,肺就会变得很干燥,这种状况就要加杏仁来 润肺,杏仁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看这个症状『形肿』,应该是要发 表水去肿,所以应该是放麻黄才对,但是『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因为这个病人本来手脚就时常麻木,就是本来就有里虚,因此而不加 麻黄。『若逆而内之』,如果不用杏仁而加入麻黄去发表,病人肺里面 已经虚掉,现在又被强力发汗,其人『必厥』,就是喝下去时会昏倒, 或者是昏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我们会用到这些汤剂就是遇到有本虚的病人。现在大家回头想一想, 如果是大青龙汤证或是小青龙汤证我们用这种汤剂治疗咳嗽时,我们 一剂将它去掉后病人的冲气就上来,大家就要想到这痰饮咳嗽篇,这 是张仲景替我后学者考量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知道里面有饮? 有饮的话又是停在哪里?刚开始降冲气时,如果冲气降完了病人还 咳,我们就要加干姜细辛半夏。一般来说,你不需要用到苓甘五味姜 辛汤,我用的时候,都直接就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你不需要先试试看只放姜辛行不行,再决定要不要给他半夏,不用这么麻烦,直接 加入半夏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身体看来有点浮肿浮肿的,这是肺的 津液干掉了,因为是血虚的关系,并不是真正的水肿。所以说肺气不 足时,我们用杏仁就能够滋润病人的肺气。
连建伟: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吃了以后,“水去呕止”,但是又出现了“其人形肿”。这个身体肿起来,主要还是由于肺气不能宣降所致,因为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以加杏仁,杏仁可以开上焦肺气,吃了以后小便会多,肿就会消,气化则湿化。仲景又说:“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这个“内”字,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面就是“纳”,加入的意思。“其人形肿”,本来应该加麻黄,麻黄按照本草书上能祛水消肿,但是为什么不加呢?“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因为这个人手脚麻木,为什么手脚麻木呢?主要是阴血不足,血虚,所以没敢给他加麻黄。“若逆而内之者,必厥。”如果不管他的情况,用了麻黄,肯定会出现“厥”。这个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手脚凉,四肢厥逆,还有一种是指逆气,就是气往上逆,本条指用了麻黄冲气又要上逆。什么原因呢?所以然者,仲景说:“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所以会出现四肢厥逆或者冲气上逆,是由于血虚,而麻黄发越阳气,所以造成了“厥”。“血虚”是指这个人阴血不足,因为气血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气为血帅,气能生血,而其实血也是很重要的,气附于血,血为气母,阳附于阴,阴阳互根,现在这个人血虚,再加上麻黄给他发汗,汗为心之液,这样呢血液更伤而阳气亡失,所以造成这个厥。因此,如果碰到身体浮肿的,应该在原方基础上加一味杏仁。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