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出自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相关的经方为《五苓散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也有一种,由于小便不利(而造成消渴)​,五苓散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也造成消渴。我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最大,可是废水没用,它需要新水,但是旧水不去,新水无法吸收,那么,它就渴。渴就大量喝水,喝到肠胃里头存储着,小便不利嘛。喝得太厉害了,就发生水逆,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除,他发烧,脉也浮。​《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这种(情况)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方中有桂枝,用五苓散。​“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用旁的方法不行。

  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证候的极少,我没遇到过,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编者按:胡希恕先生讲课时,已经年逾八旬),一般人遇到的更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么用,要真遇到是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症的。但是,看西医内科也能看出来,糖尿病现这个类型可以说没有。所以古人的消渴的范围相当大,包括了糖尿病,这个(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可能没有尿糖,验血,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肾气丸与五苓散,就证的外观看,都可以叫消渴,古人没法确定糖尿病的范畴,所以凡是这个都叫消渴。那么底下捎带着说说水逆证。

  倪海厦:

  实际上五苓散不是治疗真正糖尿病的消渴,而是因为五苓散最主 要是治渴、小便不利,然后还有脉浮的现象,代表表症还有,然后兼 有膀胱下焦蓄水,所以用茯苓、泽泻、白术把水利掉,用桂枝来解表, 这就是五苓散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有的时候口渴很想喝水,但是水喝下去马上吐,这也是五苓散证,这 是一种水隔在中焦的情形。但是大家要注意,会用到五苓散的是比较 重的症,病人必定兼具小便不利的症状。平常就很口渴,大量灌了许 多矿泉水下去,结果水隔在中焦横膈上,于是一喝水马上就吐出来, 小孩子常常一喝奶就吐,主要原因就在此。你不需要用五苓散来治这 种情形,因为病人小便还很好,只是有水隔在中焦,用小半夏汤就足够了。就是半夏加生姜,一剂下去就好了。

  连建伟:

  这个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怎么知道有表证呢?因为“脉浮”,还有“微热”​。但这个表证不仅是太阳经证,而是影响到了太阳之腑,影响到了膀胱,所以还有“小便不利”​。仲景提出“宜利小便发汗”,一方面要利小便,一方面要发汗,这就叫表里双解,用“五苓散主之”​。五苓散里的桂枝起到两个作用,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气利水,它配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能起到利尿的作用。本条条文是针对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病情。下面这条条文同样也是“五苓散主之”,但就没有表证。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