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汉。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胡希恕:
古人叫作石淋,石淋者就是膀胱结石。“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疼得相当厉害。“小便如粟状”,里头有小块,如粟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膀胱结石或者肾结石,都属于这一类的,古人把这个叫石淋。
倪海厦:
中医讲的淋跟西医讲的淋不是完全一样,西医把性病叫做淋病, 中医把小便有问题叫做淋病,反正小便有问题,都叫做淋。如果小便 出来带血,就叫做血淋。如果小便出来像牙膏一样黏稠就是膏淋。如 果小便出来带石头叫做石淋。如果小便出来像砂子一样就叫砂淋,诸如此类的都是属于淋。如果是心里很想小便,小便又小不出来,这是 气淋,反正你小便有问题通通归类于淋,这就是中医的观念。西医只 把淋病说成是性病这一类,我们的淋病也包含性病在内的,待会我慢 慢跟大家介绍,所以中医治淋就不用打什么盘尼西林,我会跟大家介绍用很简单的方子来治。淋的成因,我们中医认为是停积在身体里面 的东西在做怪,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如此的。比方说我们喝的水质不是 很好,有些乡下地方使用地下水,水中的石灰质比较重,这种水煮起 来让茶壶边都会结有石灰块,喝多了就容易得到肾结石。还有我们被 打伤,或者是尿道发炎的炎症,结果引起小便不顺畅。有的石头很大, 最大的大到像鸽卵这么大,小的很细,像细沙子般。如果像黄豆那么 大,就叫做『烁』,更大的像鸽蛋那样子就叫做石头。那么多种的东 西如果长的很大堵到输尿管,结果造成剧痛,痛的时候如果开刀 拿掉是暂时可以得到缓解,但是石头绝对不会只长一颗,而是一群在 里面。西医认为要用超音波把石头打碎,然后顺着小便排出来。我们 中医认为喝汤药进去可以把石头化掉,张仲景早就想好了,于是就设 计出不同处方,遇到石头如何让石头化掉?如果是血淋,小便带血的 话怎么处理?如果是膏淋的话怎么处方?张仲景把它分类,所以就开 出这几个方子。西医的观念里面认为有肾脏结石这种问题的人盐巴尽 量少吃,你吃了盐巴太多的话,沉淀的东西会更多。张仲景也知道, 所以张仲景入药的时候不用海盐,特别选用青海来的青盐,所以我们 大陆上内陆有许多咸水湖产的盐可以用,海里面的盐不行用。 大家看『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段有 两个地方诸位要区分开来。第一,如果结石从肾里面进入输尿管后引 起的痛,这种痛会呈现放射状,时常会痛到我们的大腿的根部、鼠蹊 部,或是痛到 丸那里,严重的会痛到肩膀上来,最明显的就是腰两 睪 边肾区痛,石头堵到以后会产生很强烈的痛。第二是石头堵在膀胱里 面,此时痛就会引到肚脐旁边,甚至于痛会牵引到肚脐中间正面牵引 上来。中医是以痛的位置、痛的角度来决定这个石头是在肾脏、还是 在输尿管里面、还是已经进入膀胱。如果在输尿管上堵到,还可以有 一点小便。在膀胱里面堵到,于是小便很难排出来。如果是在膀胱的出口堵到的话,小便就出不来了。『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所以这个 症状讲的就是膀胱结石,金匮从这里开始讨论的就是肾脏结石、膀胱 结石的问题。
连建伟:
本条讲淋病的主症是“小便如粟状”,就是小便点滴不利,排出像小米一样的东西。这个“粟”就是中国北方的粟米,即小米。本条的淋病实际上就是“沙石淋”一“沙淋”、“石淋”的统称,就是有结石。为什么病人小便淋漓不净?主要就是因为有结石,或者在膀胱,或者在尿道,或者在肾,中医书上统称“淋”,结石比较小的称“沙淋”,比较大的称“石淋”。除了“小便如粟状”以外,还有“小腹弦急”,就是小肚子拘急疼痛。“痛引脐中”,说明这个疼痛牵引到肚脐。下面我们学一下《金匮要略心典》的解释:“淋病有数证”,淋病的病证有好几种。“云小便如粟状者,即后世所谓石淋是也”,小便如粟状,就是后世所称的石淋。“乃膀胱为火热燔灼,水液结为滓质,犹海水煎熬而成盐碱也”,这主要是膀胱被火热消耗水液,结成滓质,就好像海水能够被煎熬成盐一样,这是下焦有热的缘故。“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者,病在肾与膀胱也。按巢氏云‘淋之为病,由肾虚而膀胱热也。’”。古代医家很了不起,他们认为淋病往往与肾和膀胱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肾或膀胱有结石。尤在泾是清代人,巢元方是隋代人,他在《诸病源候论》里就提到:“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气通于阴,阴,水液下流之道也。膀胱为津液之府,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小便就多,但是膀胱又有热,所以小便的次数虽然多,但是量很少,很涩。“数而且涩,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小便次数很多,但是点滴不畅,所以称之为“淋”。“其状小便出少起多,小腹弦急,痛引于脐”,病人的症状就是小便次数多,但只有一点点,小腹部拘急,痛引脐中。历代的医家都有继承性。张仲景讲:“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到了隋代巢元方,他说:“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而在清代《金匮要略心典》中,尤在泾则说:“病在肾与膀胱也”。这就说明历代的医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牛顿曾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就是说别人在过去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而他是在别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再有所创新的。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如果抛弃前人的东西,怎么能融会贯通呢?其实仲景也是继承了前人的成就而形成他自己的学术体系的。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