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汉。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胡希恕:
这个是个重复,跟上面第三节“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几乎是一样的,就文字稍稍变化变化。“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就是咱们说的胃气强,那么它就能消谷饮食,大便一定要硬的,胃中燥嘛,小便即数。胃热,它排斥水分,所以多汗,小便也数。那么,就变成消渴病了。这还是说消渴。这一章很短,前后条文有紊乱之处,(可能)也有丢的(条文)。前面说的几种(消渴),像营卫不利的渴,里头就没有提出来什么特殊的治法。所以这里头有些简缺。那么这一段就是重复,就这么把方才的第三条又搁到这儿了。所以我们知道还是那个第三段。
仲景这个书啊,稿子不是一次(整理撰就),也有把这个稿子逮着一看,文字稍稍不同又搁这儿了。所以王叔和搜集的时候,他搜集过多个本子,当然意思还是一样的。
倪海厦:
这个条辨不应该在这里,应该把它移到前面消渴段落去,下一段 又是淋家。
连建伟:
趺阳脉是胃脉,“趺阳脉数”,说明病人胃中有热,胃热就容易消化水谷,容易饥饿,饭吃得也多,所以叫“消谷引食”。饭吃得多,胃热加重,所以大便一定是坚硬的。正因为胃中有热,一方面饭吃得多,一方面水喝得也多,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就往膀胱走,所以小便次数增多,大便却越来越硬,这就叫做“中消”。“中消”就是胃中有热,消谷善饥,后世医家往往用调胃承气汤来进一些。行治疗。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芒硝能够清胃肠的燥热,能够通大便,燥热去了,大便通了,这种“消谷引食”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