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出自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相关的经方为《猪苓汤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个是治淋的,古人对于淋、泌尿系感染都搁在一起了。小便利是一类情况,像肾气丸是小便利,里面有消渴的这种情况;小便淋又是一类情况,淋沥不通,​“淋”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淋病,古人说的淋的范围也是相当广的,把小便艰涩疼痛都搁里头了,像结石也搁里头了,把那(结石)也算淋病里面的一个主要证候了,当然里头的治疗不净是治结石的。猪苓汤,在泌尿系方面是最常用的方子。首先,发热,一般泌尿系感染都发热。看看猪苓汤的药物,尽是消炎解热的药,这里头不搁术,猪苓、滑石、泽泻都是寒性利尿药,尤其是泽泻,还有止渴的功能,所以以它为主药,泽泻一般用得还是多一点。另外搁阿胶,阿胶既止血同时也养阴。在有个方子里,甘遂配合阿胶也祛瘀。也就是在泌尿系感染若有血,咱们现在说潜血了,甚至于血尿的情况,它都治。

  这个方子对一般的淋病,或者是泌尿系感染,应用的范围最广、最好使。但是我们要加味,常用的加味的药就是生薏苡仁,大量用,要用30克。生薏苡仁这个药也是寒性的利尿药,不但有消炎作用,还有排脓的作用,炎性有化脓的机转也都好使,同时这个药有缓痛的作用,尤其泌尿系感染用这个法子,百试百验。这是临床常见的病,吃了药就好,比用其他的药都好使。如果热得比较重,撒尿也疼得比较剧烈,可以稍加大黄,大黄不要多加。大黄这个药有几种用途:一是大黄通大便,通大便也能使其他脏腑的炎症也消除,远离脏腑的炎症也可以消除;二是要小量用大黄的话,它就走前阴,所以吃完大黄小便特别黄,说明走前阴。它通利二阴,你要小量用,大便不泻,可以说它就走前阴了。所以(如果大黄加在猪苓汤或其他方剂里而目的并非泻下)大黄不要超过3克,一般用1克、1.5克、2克,顶多3克,不要过一钱,这很好使,这是最常用的药。

  本章小结这一章到这儿讲完了。这一章虽然少,但是回头总结起来,消渴的各种病也是应有尽有的,挺全面的:由于小便不利的这种消渴,就是五苓散证;由于小便失禁,用肾气丸;由于一般的渴,光是渴,没有其他的证候,就用文蛤散;如果真正的渴甚,小便也多,口舌干燥,就用白虎加人参汤。至于其他的,像厥阴病那种消渴等,种类也挺繁多的,本篇基本都概括了。还有因为不利的这种渴,大概也都近于上面的这些治疗办法。瞿麦丸和五苓散是一致的,也就是阳性证用五苓散,如果用阴性证,尤其是少腹寒的这种小便不利,要用配伍附子的方剂,这也只是举个例子,所以说是“要略”​。在一种证候里头再有变化,你自己再做加减化裁了。

  至于淋,在这儿也可以看出来,挺简单。淋病不是现在咱们说的那种瘴淋,瘴病资本主义社会是很多的,​(仲景书上讲淋的)这些药都不行,现在这种病用西医治疗很容易了,打注射针就行了,就是青霉素就行,那是一种梅毒传染。在中医治法呢,用猪苓汤也有作用,但是要搁驱毒药。咱们以前的方剂里面有大败毒、小败毒,不过那药也没有什么大用,太霸道,把人吃得虚得不得了,也用不着(大败毒、小败毒)​,其实就用猪苓汤加减也可以的。(本书说的淋)这个不是那个(梅毒淋)病,这个就是小便艰涩疼痛,把泌尿系的感染都归纳里头了;以至于石淋,也就是结石,也归入淋病。对于结石的治疗也不外乎利小便,猪苓汤也治,五苓散也治。但是如果他疼得厉害,就大量加生薏苡仁就对了。加生薏苡仁、大黄治结石病,我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薏苡仁、大黄我也用过,猪苓汤加生薏苡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他如果渴,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的,就用五苓散。这一章它是很小了。

  倪海厦: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这个就是我们平常用的一 般治疗肾结石的方子猪苓汤,我刚刚讲的是比较特殊性的要用茯苓戎 盐汤。如何区分呢?要利用肾经在脚上的结石点,我教诸位针灸时提 过我们可以利用压痛点来做诊断。一般来说如果是石头很大的,一定 要靠茯苓戎盐汤,但是中医早年是只有依据外症来做判断,无法看到 里面石头有多大的,所以症状很重要,这么大的石头,平常就会痛, 不会发现那么晚。张仲景当年一定有观察到住在海边的人,吃东西比 较咸比较重,于是许多人都有肾结石,然后到了青康藏大陆内陆一带, 大家都没有海盐吃,结果都吃青盐,而居住内陆的人从来没有人得到 肾结石的病。张仲景一定是发现到这一点,所以会用青盐。这里用猪 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五味药组成的方剂,以前我在介绍猪苓 汤时特别有跟大家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讲了。有经方家认为『导水邪 清血热主治』的方子,『猪苓汤用阿胶者为其湿伤血分也』,其实都不 是。选用阿胶是怕当石头通过输尿管时,把输尿管割破了,所以我们 在通利石头的同时,一定要加止血的药在里面把血止住,不然石头是 利出来了,结果尿道跟着发炎。尿道发炎后就会有血在停在里面,我 们又需要再把血清出来,万一血没有完全清出来而停在里面,日久又 变成结石了,结果是结在膀胱里面的瘀血又变成膀胱结石。膀胱结石 的来源就是如此,实际上刚开始时都是肾结石,经过输尿管的时候割 破了留下的一些瘀血囤积在膀胱里面,然后膀胱里面的尿酸就慢慢把 它包起来就变成石头。刚刚的条辨没有办法让读者了解,现在你们这 样看起来就会很清楚,所以我们应该要把条辨重新再编列过。

  连建伟:

  实际上本条讲的并不是真正的消渴。这个“渴欲饮水”是小便不利,水津不布造成的。所谓“脉浮”,说明病从外感而来,但已没有表证了。病从外感而来,属阳,属热,阳热可以伤阴,所以造成了“发热”​。病人“小便不利”,气不化津,所以“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以后,湿热互结于体内,当然邪热也会伤阴,所以首先要清热利小便。 猪苓汤中用猪苓、茯苓、泽泻三味药和五苓散是相同的,都是甘平或者甘寒的,这些药物利水而不伤阴。仲景把五苓散中偏温的桂枝、白术拿掉了,再加了滑石,滑石甘淡而寒,而且滑能利窍,所以能清湿热而利小便。考虑到过分地通利小便是要伤阴的,再加上阳热本身也是伤阴的,所以加了一味阿胶。阿胶能够滋阴,而且也是滑利的,所以能养阴又助去水,使淡渗利水药不至于伤阴。我们把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结合起来看,它们都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发热”的问题,但是病机不一样一五苓散证是水气不化,但是没有化热伤阴;而猪苓汤证是水热互结,而且这种热已经伤阴了。五苓散主要是通阳化气利水,而猪苓汤主要是养阴利水。虽然都用了猪苓、茯苓、泽泻,但五苓散用了桂枝、白术这两味偏温的药来温阳化气利小便;而猪苓汤则用了滑石、阿胶来清热养阴。虽然同样都能利水,但一方偏寒,一方偏热,各不相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