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出自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相关的经方为《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胡希恕:

  水气病有五种,有一种叫风水,有一种叫皮水,有一种叫正水,有一种叫石水,还有一种叫黄汗。底下要解释了。“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什么叫作风水?又有水肿,又有外感,就是这么一个情形。​“其脉自浮”​,浮为在表,就是得外感。​“外证骨节疼痛”​,得外感,身体疼痛了,同时有表病,就是恶风、恶寒。所以既有水气,没说肿,其实是肿的,讲的是水气嘛。但是又有外感的症状,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寒,就是《伤寒论》讲的太阳病了。“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皮水也在外,水在外所以脉也浮。​“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有坑儿;它没有表证,它不怕风(编者按:皮水是否为表证,这要看如何对表证定义。如果把单纯发汗而解的证定义为表证,则皮水是表证;如果把脉浮且恶风定义为表证,则皮水不属于表证);​“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按之像摁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其腹如鼓,不是说是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不渴”​。“当发其汗”​,它是综合上面两段,风水固然得发汗,它有表证。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这两种水,都应该发其汗。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疗原则都说了。“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正水就是指上面的心下部位,就是当胃的部分。这地方有水,它往上压迫,呼吸困难,其证则“外证自喘”​。凡是有水,脉都沉。那么脉迟者,水性寒。凡是里面有水,脉大概都沉迟。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也在里,不过是在下面。​“其脉自沉”​,脉沉也是有水的一个脉应。​“外证腹满不喘”​,​(石水)它与正水不同,石水是水在底下,石水的腹满,不是(类似皮水的)其腹如鼓,实在(编者按:的确之意)是满,但是它在下面,影响不了呼吸,所以不喘。这就把正水、石水说明白了。正水、石水都是水在里头,所以脉都沉。正水要喘,可是它靠上,压迫横膈膜,所以影响呼吸,它要发喘;石水它靠下,就是肚脐以下,古人叫作石水。它在下边,但是它影响不到喘。这交待得很清楚啊。“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黄汗这个病,它也虚,也是水气病,所以脉也自沉。同时由于虚,脉也迟。​“身发热”​,水郁外,老不解除,它发热。​“胸满”​,黄汗在后面所讲,说到有气上冲,所以胸中也疼,胸满。​“四肢头面肿”​,四肢头面都肿。黄汗这个病呢,老出汗,而热不退,这病说明了正不胜邪。一般出汗都不应该发热,要是发热的话,尤其表虚、正虚,​“邪”反倒留那块儿了,而“正”跑出去为汗了。这个热,它“久不愈”​,一定要伤人的血分,而为痈疮之变。黄汗病很少见,不过也有,我在咱们这个医院我就遇到。这几个类型(的水气病)我都遇着过,后头要详细讲的。这一段把水气病分五种,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底下还是继续来说明。

  倪海厦: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现在讲 的水气病跟前面的饮病不一样,饮病是内发的病造成的水肿,而这里 的水气病是外感引起来的。一开始感受到风邪时没有立刻被排掉,于 是造成的水肿,这就叫风水。风水如果没有去掉,日久就慢慢严重的 变成皮水,皮水再没被治好时,就变成里水,积水的过程就是这个样 子,所以是一层比一层深。首先看风水,张仲景就讲了『风水,其脉 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这就是表症,是病在太阳的明证。『皮 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 发其汗。』进入皮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入少阳,太阳表症没好,进 入少阳,少阳的时候:「老师,你怎么知道他是皮水?」你看病人的 脚跗、脚后跟的地方,我们讲的跗就是照海、太 这一带肿起来,你 谿 一压,凹个洞下去。然后还有脾经经过的胫骨这个骨头,诸位摸摸看 这个骨头是不是平平扁扁的,当体内有水肿时就会肿在这边,你按下 去就凹一个洞,但是身体外面还没肿起来。『其腹如鼓』,皮水大部分 是由于三焦运送水的热度不够,我们身上真正在气化水的所在,一个 是在三焦里面的水进入三焦时在气化,另一个在肺上面也在气化。如 果在肺上面气化不足时就发生风水,因为水在表,肺主皮毛在表。如 果是三焦系统没有办法把水气化掉,会因为水停滞在三焦系统而肿起 来,就是这里在讲的皮水。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脉沉,代表里。迟,代表寒。

  如果是里寒很盛,内脏功能差了的时候造成了积水叫做正水,病人主 要症状是自喘。因为里寒很盛,气只能吸到胸口就出去了。『石水, 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的脉也是沉,但是并不会迟。迟的 话代表寒,石水只是代表脉是沉在里面,是里症,就是体内发出来的。 外症是『腹满不喘』,就是外面看起来肚子大大的,但是并没有喘的 现象,病比较浅。『黄汗,其脉沉迟』,由于里寒很盛,于是把热发到 表上面去,就会『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瘫脓。』 不单单是黄汗,所有的水肿如果长时间没有治好,到头来都会化脓。 因为我们四肢的末梢如果没有办法接受到正常的营养时,日久就会化 脓坏死,生出坏蛆很危险的,病人到后来都是因此而死。黄汗是怎么 得到的呢?过去在很多船夫的身上看到这种病。这些船夫是专门划船 载客人渡江的,划到目的地后身体很热,于是流很多汗出来,到对岸 后在等下一批要渡江的客人时,因为全身大汗,所以就跳到水里面去 凉快一下,并不是说因为跳到黄河游泳才造成身黄,其实跳到长江也 会出黄汗的。因为运动所生的汗源自三焦,当人体正在流汗时却跳到 水里面,体外的寒水将皮肤毛孔封住了,表被封住后,里面的水因为 很热又要散出来,要散又出不来,于是表面上看他皮肤并没有发黄, 可是流出来的汗液却是黄的,这就是黄汗。你看到病人如果皮肤是黄 的,这是黄疸。黄汗就是你看病人皮肤没有黄,可是流出来的汗却是 黄的,所以以前最多得到黄汗的就是渡船的船夫,最特别的表现症状 就是在衣服腋下部位出现黄黄的颜色,这就是黄汗了。

  连建伟: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老师说了,这水气病一共有五种,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这五种病都是跟水邪有关系的,由水邪而导致的。下面由老师一条一条跟学生讲解。​“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风水就是由于感受风邪而导致了水肿,故称为风水。正因为感受了风邪,所以“其脉自浮”​。脉浮主表,系感受了风邪。正因为有表证,所以“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它有“外证”,也就是表证。​“恶风”,是表证;“骨节疼痛”​,也是个表证。说明是由于感受风邪而导致了水肿病。

  什么叫皮水?“皮水其脉亦浮,外证附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所谓皮水,是水行于皮中,故称皮水。皮水的脉也是浮的,说明什么呢?说明皮水病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从感受外邪而来的。​“外证附肿”,外边看到的症状有皮肤的浮肿,附肿的“驸”与皮肤的“肤”相通,附肿就是皮肤浮肿,所以叫皮水,就是水行于皮间。虽然它是从外邪而来的,但没有表证。外边是见到皮肤的浮肿,“按之没指”,所谓“没指”,就是用手指按上去凹陷进去一个洞,皮肤不能马上浮起来,这叫“按之没指”​。而且它不恶风,和风水有所不同。因为皮水的主要成因是水,而不是风,所以不恶风。​“其腹如鼓”,说明由于水肿厉害,不光是皮肤肿,而且肚子也会胀大起来。​“不渴”,说明没有热象。这样的情况下,“当发其汗",应当要通过发汗的办法,使得皮肤中的水出去。因为发汗,毛孔开了,这皮肤中的水就随着毛孔排泄出去。所以,《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指病邪在皮肤,通过发汗来让它发散出去。皮水,就应大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正水是典型的由肾虚导致的水肿,因为“肾主水”,所以肾虚的水肿,叫正水。它的脉象沉而迟,脉沉是病在里,脉迟是有寒,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所以“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外面见到的症状有气喘,这气喘是由于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在体内,再加上肾阳虚不能纳气,所以病人气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也是一种虚寒性的水肿,也跟肾阳虚有关,也见沉脉,主里,但是没有气喘,而主证是腹满,由于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患者腹满,水停于体内。正水和石水都跟肾阳虚有关,但在症状上有所不同。正水,自喘;石水,腹满而不喘。除了以上四种水以外,还有一种黄汗。所谓黄汗,就是患者身上出汗,渗到衣衫,如白汗衫、白衣服,汗液的颜色是黄的,这叫黄汗。黄汗的来源是由于汗出以后,毛孔开张,又到冷水中去洗澡,“汗出入水中浴”,这是张仲景的话。比如夏天天气很热,汗出以后很难受,马上到冷水中去洗澡,因为患者毛孔都开着,这个冷水、寒气、水湿之气就从汗孔中进去,水湿之气在体内不化,会导致黄汗病,出汗是黄色的。正因为水从汗孔中入得之,所以也归到水气病中去论述,把黄汗归属为水气病的一种。由于寒水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所以“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这种病是由于冷水亦即是寒水之气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所以“其脉沉迟”,脉沉主里,脉迟主寒。寒气进入人体之后,正气要与它作斗争,邪正相争,所以出现发热。水寒之气,伤害人体阳气,胸中阳气受损,故胸闷。水气到四肢甚至到头面,所以四肢头面肿。虽然是寒水之气进入体内,但是日久也会化热,可以使得气血腐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败,化为痈脓,所以叫“久不愈,必致痈脓”​。本条主要是讲了有五种由于水气而得的病,风水是感受风邪而导致了水肿,皮水是水走皮中,风水也好,皮水也好,都可以发汗。因为偏于在表、在皮肤,所以可以发汗。通过发汗,把水邪赶出去。至于正水和石水,都是水邪伤,害了肾中的阳气,而正水阳虚较严重,阳虚不能纳气,肾不纳气,所以气喘。而石水也是阳虚水肿,但稍轻一些,没有喘,但有腹满,腹满肯定也就是小便不利,虽然仲景没有明写,但也就是由小便不利,所以腹满。黄汗,也跟水邪有关,由于“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中入得之,所以也归到水气病里去讲。黄汗,是一种寒水之气,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时间久了可以化热,发生痈脓。所以本条主要是讲五种水和五种水的脉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