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
里有水,胃气都是虚衰的,所以趺阳脉当伏,就是沉伏了。趺阳脉候胃、候脾,脾胃气虚,趺阳脉应该伏才对。里有水,全由于脾胃之气虚。那么也有不然的,这两段它就说不然(例外的,也就是脉当伏而不伏,一是脉反紧,二是脉反数)。“今反紧”,它底下解释是这么个道理,这个人“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有积寒、疝气、症瘕。疝咱们讲过了,疝气那个疝;瘕就是一个痞块,症是永远固定的,瘕就是时有时无的这种痞块。这就说明既有寒又有水气这种关系。疝气前面也讲过了,寒疝,疝气里头也有有水的。你看咱们前面讲附子粳米汤都是(这样),“腹鸣切痛”,腹鸣是什么呢?就是既有寒气又有水。所以这个人根本有这个病,凡是寒疝这类的病,里面的水是不能下的。那么大夫呢,“医反下之”,一下,寒和水气反倒往上攻,所以“胸满短气”,这就真的变成水了,要作水证了。这都指里边的水,这是一小节。“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底下它又说了,跟上边一样也是说里水,那么也有一些不是(脉当伏)的。“今反数”,脉反倒数,数是主热了,“本自有热”,这个热应该“消谷,小便数”,这是一般的有热。“今反不利”,(热则应该小便频数,而实际上)小便不利,这种热是什么热?咱们前面讲过,这就是小便不利影响外边的热不除,从而造成的脉数,这就是五苓散证啊。由于小便不利,表不解,表热不除,那么脉也数。它不是像一般有热,(一般)有热就能消谷,大便硬,小便数。(而本条所讲的热)它是这么一种热:由于小便不利而热不除,这是“此欲作水”,你赶紧得利小便,不然的话,时间长了水越积越多,也欲作水。
这两种情形造成的里水,在开始阶段,脉不是那么(如一般的里水那样)沉伏的,一个紧一个数。所以水的成因也不一样,反映(在脉象、舌象上)也是不同的,不止于脉了。
倪海厦:
『趺阳脉』就是指冲阳脉,中医讲胃气的地方。『当伏,今反紧』, 正常的脉应该是伏脉,伏脉就是慢慢的跳,缓缓状,正常的胃脉是缓 脉。如果趺阳脉变紧,表示『本自有寒』就是胃里面已经有寒,这就 容易造成疝气、 瘕等,子宫里面长硬块就是瘕,中医讲的 瘕就是 癥 癥 指硬块而言『腹中痛』,一般就是里面寒已经很盛了,此时我们应该 要开温药给病家,比如说像干姜、细辛、附子、炙甘草等等。用温药 是因为本来就有里寒存在,结果碰到个医生采用攻下,而所有攻下的 药都是属于比较寒凉的药,病人腹中已经很寒了,又被攻下,张仲景 说这就是医生造成的错误。就会出现胸满短气,变成下面更寒,上面 阳又下不来的局面,结果吸气时气只能到胸部就吐出去,让病人觉得 胸腔胀满,呼吸短促。简言之就是应该用温里,结果误用攻下了。『趺 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这个条辨讲的是同样可以用脉法来做诊断。一个人准备要发生水肿之 时,在正常胃脉的地方出现数脉,『本自有热』本来就有胃太热的问 题,所以才会『消谷,小便数』,就是吃不饱,而小便又没了。一般 如果胃在过热的状况之下,我们应该小便出来很多才对,『今反不利』, 结果现在反而没有小便,由此我们就可以预知此人马上要开始水肿 了,这段就是想说明这个,『此欲作水』。
连建伟:
趺阳脉是胃脉,本来应当比较沉,当脉沉得厉害时,叫“伏”脉。趺阳脉本来应该是相当沉的,也就是伏脉,现在反而出现了紧脉,这说明体内本来有寒,紧主寒,所以叫“本自有寒”。体内有寒,故出现了寒疝、腹痛,所以叫“疝瘕、一尝腹中痛”。“瘕”是气机不通的病证。寒疝的主要表现是腹痛,是由于寒气导致气机不通所引起的疾病。病人素体有寒,此时医者就不可用苦寒药予以攻下,而应该要用温热药来治疗才对。若病人服用苦寒攻下药,就会损伤胸中大气,而产生胸闷短气等表现,到了这个时候,就非要吃人参等甘温补气之品不可了。’
趺阳脉本来应当是沉伏的,现在反而出现了数象。趺阳脉是胃脉,数主热,说明病人素有胃热,故有消谷善饥的现象。小便数,实际上就是出现了消渴病的症状。消渴病应该是小便多,也就是小便利。“今反不利”,现在反而小便不利,这表示已发展到了消渴病的后期,情况较为严重。按照西医的解释,就是肾功能已衰竭。一般来说,消渴病的后期大多影响到肾的功能,所以“此欲作水”,就是将要出现水肿。本条文借趺阳脉的变化来讲病理,说明消渴病到了后期,若从本来的小便数发展到小便不利的时候,往往预后不良,而且会出现水肿。张仲景观察这个病相当仔细,现代医学也是说糖尿病到后期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到后来肾功能衰退时,病人就会水肿。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