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出自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相关的经方为《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段是有问题的,本来很好懂的事情,它用这个脉,就把你说糊涂了。这恐怕不是张仲景的口气,怎么讲呢?脉说得也不对啊。尤其“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没有这个脉!人身上的脉,心一动,全身的脉亦动,没有寸口脉迟,趺阳脉倒是数的,哪有那个事情啊?所以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尤其他的说法也是别扭的,​“浮脉则热”​,浮脉主热咱们当然都知道;​“迟脉则潜”​,潜者就是潜伏不足了,脉迟在仲景论脉常说血不足。那么,浮是有热,血又不足,血热与不足相搏,血是越来越不足,所以热伤筋脉。​(而原文说“热潜相搏,名曰沉”​)这两个结合起来,它名之为沉。名之为沉不是说的脉了(名曰沉,不是说“沉脉”​)​。本来说的是脉浮而迟,那么它不能变成沉脉了,这个沉脉也是指不足,什么不足?血不足,你看后头就有了,它底下这条到后头说“沉则脉络虚”​,脉沉就是络脉虚,不是指的脉(​“沉”不是指“沉脉”而是指“虚/不足”​)​。所以它拿脉这么一说,说玄了,反倒让人不懂了。

  “趺阳脉浮而数”​,趺阳是胃脉,​“浮即为热”咱们都知道;​“数脉即止”又不好讲了,数脉即止就是小便不利的这种数脉,这个“止”指小便不利说的。可是这样(来表达)​,你哪能懂啊,没法懂!“热止相搏,名曰伏”​,伏指小便难。“沉伏相搏,名曰水”​,沉伏相搏一定要有水的,什么道理呢?底下解释了,​“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它说“沉”就指络脉虚,就是血虚了,血虚,外边毛细血管更虚。​“伏则小便难”​,伏就指小便难,也就是说“数脉即止”​。它这个东西你没法理解,你到后头(才能看出)很清楚的事情,就是络脉虚,小便不利,里头停水。

  里头停水,外边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中医很要紧的理论。这块儿虚,水就往虚的地方来,外边就浮肿了,这是说的“皮水”的道理。可是用前面的脉那么一说,你就糊涂了:本来是说“寸口脉浮而迟”​,底下说“名曰沉”​,沉不是指的脉啊,这么一讲,意思没法理解呀!“趺阳脉浮而数”​,底下说“数脉即止”​,你怎么讲啊?他也没提到小便不利,到最后才提。主要是由于小便不利,它讲的皮水,络脉空虚,那么水停在里头不得排出,由于体表络脉虚,它尽量往体表上来,水走皮肤,它就变成水了。这就是说的“皮水”一般的成因,都是这个道理:表虚,里头又有水,水的来源总是由于小便不利、小便难。这是一段。他这几段讲的都是有问题的。

  倪海厦: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代表热,寸口代表胸,『迟脉则潜』,潜就 是虚,『热潜相抟,名曰沉。』趺阳脉就是胃脉,如『浮而数』就是胃 气太热了。『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抟,名曰伏。沉伏相抟, 名曰水』刚刚有提到我们身体里有二个排水系统,一个是肺,一个是 三焦油网。三焦油网的排水系统完全是靠肠胃的津液与肠胃的热度来 的。下面讲的就是因为肠胃功能过热,结果也会造成积水。『沉则络 脉虚』,络脉包住我们的全身,我们手上有三条阳经,阳经中间有非 常多的络,好像橘子一样橘皮底下有很多的丝络,主经是大经,还有 很多孙络互相连 着,此地讲的就是络。当络脉虚的时候病人会感觉 繫 到身冷无汗,我们讲的络脉就是西医讲的微血管部份,微血管里血不 足了,病人就会感觉到身冷与无汗『伏则小便难』,伏脉出现时小便 也会跟着难以排出,因为肾气虚之故也。胃热的来源是靠着肾,肾阳 不潜而四散时就会有这种小便难的现象。『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即 为水矣。』风水篇大部分讲的是当一个表邪进入人体以后,我们的排 水系统没有办法将之通利出去,就会造成水的停积。当体内因为过热 而不断的运送水出来,外面皮表的水又出不去,于是就慢慢的积下来, 成为积水,这是中医的观念,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来自心脏和肾脏, 此处不谈这些,因为谈这些东西就没有办法开处方。

  连建伟:

  病人的寸口脉是浮而迟的,浮脉应该主风,而风为阳邪,属热,所以“浮脉则热”​。​“迟脉则潜”,迟主寒,代表病人体内有寒。体内的寒,被外来的热邪所阻遏而潜伏在里头,所以叫“迟脉则潜”​。​“热潜相抟”,指风邪入里,与体内的寒气结合在一起,不能外达,“名曰沉”​。在此张仲景是借脉来讲病理,脉并不一定就真的如原书所说的这样。​“趺阳脉浮而数”,浮脉主风,风为阳邪,属热,故“浮脉即热"。​“数脉即止”,这个“数”说明本身病人体内有热,热邪留止于内。​“热止相抟”,指表邪入于里,里热停留在内,“名曰伏”​。​“沉伏相抟",正因为外来的风邪不能外达而伏止于里,病邪不去,“名曰水”​。所以水病往往跟内外合邪有关。外有风邪,而里本有寒或有热,当风邪入于里,而造成了水气。​“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即为水矣”​。​“沉则脉络虚”,在此,“脉络虚”可理解成正虚,也就是说,这个病是以正虚为本。​“伏则小便难”,“小便难”可理解为邪实。两句综合起来看,正气是虚的,邪气是实的,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故此病乃本虚而标实,亦即仲景所说的“虚难相抟”​。任何一种疾病,都跟本身的体质有关。由于本身的正气不足,再加上小便困难,使水邪停留体内,病属本虚标实。水走皮肤,成了水肿。本条仲景是借脉象来说明水气病形成的机制。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