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
这段很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病下利后”,下利是胃肠的一个病,病下利后,胃气未复的时候,由于下利丧失津液,这个人想喝水,想喝水要少少给,你要大量给水,如果小便再不利,胃消化水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头非有留饮不可。我们讲痰饮的时候也讲了(这点)。“腹满因肿者,何也?”肚子也有水了,满。外边也肿了。胃气未复,所以外边络脉还是不够实的时候,血液从哪儿来的呢?从胃来的。胃是水谷气血之源。胃气未复,要是喝水,如果小便不利,有了腹满,或者外边有浮肿,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故作问答的方式。“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像这种情况,依法非病水不可。如果小便自利或者汗出,不至于病水,这没什么大问题。
那么,这一段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明,尤其里面的水,与胃的关系最密切。大概都是胃虚,胃气虚衰才有腹水。所以,我们可下,非实证不可下。假设不应下而伤其胃,这个水不会去的。尤其胃气一坏,非死不可。这一段的意思非常广泛。第一,水病,尤其里水,胃气就是虚。那么治疗呢,当然有可下的机会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说不要破坏胃气,(否则的话)越使胃气虚衰,水也不会好的,所以这是示人以警戒之意。他写这么一段,看着没什么大意思,其实很重要。所以咱们治水总是要顾虑胃气。底下讲了半天,在五脏各方面也影响有水,既分五种的水,下面就拿脏腑来解释。这个(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解释的还是比痰饮那个(水在心、肺、脾、肝、肾)好。
倪海厦:
人在下利以后,正常状态是肠胃的津液都没了,所以一定会有口 渴想喝水,『渴饮水』。结果『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就是喝了水 以后小便不通,整个腹部都肿起来。为什么如此呢?张仲景说:『此 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这就是病水的原因,水 应该要排掉,结果排不掉,小便不出或汗流不出来,都是会造成水肿 的原因。
连建伟:
本条也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问:本来是一个下利病,也就是泄泻,由于泄泻之后,耗伤了水液,所以“渴饮水”,出现了渴欲饮水。由于病人素体脾肾虚,饮水又过多,所以水气不化,而造成了“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这个“因肿”,《脉经》作“阴肿”,就是指水邪下走,停留于阴部,产生了前阴的水肿。这是什么病呢?老师告诉他,“答曰:此法当病水”。这个“法”字,作“规律”来解释。按照疾病发展一般规律来讲,出现了“小便不利,腹满因肿”,应当是得了水气病。但是“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如果小便很通畅,汗出也通畅。水邪就能从小便及汗液排出,病就会自愈,不一定非得要吃药。从这一条也说明小便是不是通畅,汗是不是能够正常排泄,关系着水肿病预后的安危。这一条,按照我个人的见解,就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谓的急性肾衰竭。肾衰,可以出现腹泻(即下利)和小便不利。2004年12月,我看到一个女病人,突然下利,一天几十次,小便极少,渴欲饮水,如此过了两天,病情更加危重了,就送到医院里去检查,西医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尿毒症。因下利以后,津液严重丧失,加上病人素体脾肾不足,再喝大量的水,水不运化,而出现小便不利、腹满、甚或阴肿。但是仲景又说,如果病人小便通畅,或能出汗,则病会自愈。下边五条讨论五脏水的证候。所谓五脏水,也就是心、肝、脾、肺、肾五脏有病所产生的水肿。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栝蒌桂枝汤,栝蒌桂枝汤方》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