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
“师曰:诸有水者”,就是指上边五脏所病之水说的。“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水有下趋之势,应该顺势利导,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水有外出的这种机制(机转),“当发汗乃愈”。也不光治水是这样子,治一切疾病也都应该这样。总而言之,要因势利导。这个病,上边身肿了,水要上越,但不是要吐,人的出汗都在上体部,所以太阳病也是,它要由广大的上体部出汗,所以头项特别强痛,因为水气都在上边。(诸有水)这个病的趋势,也反映这个(规律),假若上边肿,水有外越的情况,应该因势利导给予发汗。这是个原则,挺重要的。
倪海厦:
张仲景在这里就讲出最简单的经方治疗原则。前面说积水分五种 五脏积水,但是肚脐以上的积水一律采用发汗,肚脐以下使用利尿法, 这是基本的经方治病原则,有的时候水肿在下焦,有的水肿在上焦都 不一样的。如果是全身性水肿,就采用发汗、利尿一起来。掌握一个 发汗的原则,就是病人在身体内津液不足的时候忌发汗,比方说病人 正在下利,小便也都正常出来,此时你也不可以给病人发汗。已经有 小便出来了就不用再发汗了,因为代表水已经有出路了。
连建伟:
本条提出了水气病实证治疗的一般原则。“诸有水者”,就是指各种水肿病。“腰以下肿”,代表病在下、在里,应当用利小便的方法,通过利小便使停留在下在里的水邪从小便排出去。而“腰以上肿”的,说明病以在上、在表为主,就应当用发汗的方法,使停留在上在表的水邪通过发汗排出去。这就是因势利导的方法。水邪在下,给它就近的通路,即从小便排出去。水在上,从汗液排出去。这也就是《内经》所谓“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法。所谓“鬼门”,有的注家认为又叫“魄门”,肺藏魄,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把“鬼门”称作“魄门”。另外一种叫法是“玄府”,玄府就是汗孔,就是毛孔,玄是黑的意思,是汗孔上毛的颜色。毛孔很小,但汗液可以从这里排出去。通过发汗,来祛除水气,这叫“开鬼门”。至于“洁净府”,就是通过利小便,使体内的水气从小便排出去。所以,“开鬼门,洁净府”就是指发汗与利小便两种治法。当然,这是一般的治疗原则。它适宜于水气病的实证,而不是虚证。如果是虚证,则应以补为主。,比如说肾虚而致的水肿,那就要以补肾为主。当然在补肾的基础上再加上利尿药。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