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
“寸口脉沉而迟”,沉是有水,迟是有寒,我们就寸口脉的诊查,得知寒水相搏于里。寒水相搏于里,胃气准虚衰,就是脾胃虚衰,所以趺阳脉当伏。趺阳脉气衰,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古人认为脾输送津液,脾气衰则不能输送津液了,所以人要鹜溏,大便要拉稀的。“胃气衰则身肿”,这是前面我们讲过的,胃气一衰,不能化谷,血液、津液就枯竭,那么外边,尤其络脉非虚不可。既有寒水相搏在里,而胃气再虚,络脉不足,水非往外走不可,所以说胃气衰一定要身肿的。这个(胃气虚)影响络脉,不是说经脉太实,它是虚啊。咱们说胃气虚,谷气不行,影响血少,四肢厥冷,都是离心脏远的地方(厥冷,因为血少)。络脉也是一样,经血也是虚,但是络脉更虚,所以水就往虚的地方来,哪个地方虚就往哪个地方去。不是说络脉虚则经脉就不虚,经脉也虚啊,但是不到(络脉虚)那个程度。络脉是空虚啊。所以里头有寒水相搏于里,如果是脾气衰,那么大便要稀,就是下利了;如果是胃气衰,那么水谷不化,津液不生,影响(而形成)津虚血少了。血少,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毛细血管上,那要(血)特别少,水就趁着表之络脉虚而聚于皮表而不去,它往那块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那么这就是影响到了身肿。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这是什么道理呢?十二经脉都是受气于胃,所以胃是水谷之海。十二经脉也就是血管了,也都得来源于胃。胃气一衰,少阳的脉也不足。“卑”,就是不足;少阴的脉也细,细也是不足,细是血不足。这个少阳指的是什么,不是指足少阳了,指的是手少阳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这是《内经》上的话,“水道出焉”,水道顺着三焦而下输膀胱。三焦虚,水道不利。少阴脉也虚,那就影响肾了,地道不通了,所以男子一定是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经水还是血了。“血不利则为水”,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了,血不利变成为水,这是错的!血不利影响发生水(血不利,则影响水不通),这不光是女人(有这种现象,男人也可以“血不利则为水”),咱们前面讲的属于肝硬化的腹水,也是与血分有关系的。古人把水肿,尤其是里边的水,分为血分和气分。气分纯粹由于营卫不利;血分,由于先病血而后病水。先病血,这个“血”指什么,就是瘀血。血不利,也影响水不通,尤其门静脉这个地方最重要了。肝硬化(的治疗应该血与水并治)要是只利水,是能把这个腹水消去,但是病可完全好不了,总而言之还要祛瘀,古人有用鳖甲煎丸药的经验,大黄䗪虫丸这个药也很好使,但是要坚持用,才有效的。要是血分的水肿,你光利尿解决不了问题。它是先病血而后病水,那么这种水,叫作“血分”。这个(血分之水)不光妇人有,男人也有的。要看是怎么一种水肿,像我们说的肾脏炎的那种水肿,纯粹是气分,所以那个(肾脏炎水肿,即是气分之水)发汗利水就可以好,肝硬化的腹水(血分之水)就不行(必须祛瘀利水并治)。
倪海厦: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摸到心阳之脉,这讲的都是心脏,可是 张仲景就是不讲出心脏,就担心后学者被它锁住了。『沉则为水,迟 则为寒』,就是上焦太寒了。『寒水相抟』,再加上『趺阳脉伏』,趺阳 脉伏的话代表胃里面蠕动不够、消化功能不好,这样会造成水谷停积 在胃里面不能消化,反而让脾气衰弱下去,于是这个水在下焦就更没 有办法气化掉。此时肺在上焦又寒,这个水没有地方去,于是水就渗 到肠子里面去,所以大便就鸭溏了。『胃气衰则身肿』意思是胃气本 来是要消化水谷的,结果水喝下去胃没有把它消化掉,这个水就慢慢 的渗到四肢上面去了。 『少阳脉卑』这个『卑』应该把它改成『衰』。就是少阳脉衰, 是半表半里的脉气衰弱。而少阴脉是细,如此就『男子则小便不利』。 我们讲的少阳脉是三焦之位,三焦功能不足的时候也会有水肿,就是所谓的少阳脉衰。如果同时有肾脏脉『少阴脉细』的话,『男子则小 便不利』,我们的金匮肾气丸是可以利小便。如果是妇人,张仲景特 别提出来,当月经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血不 利则名为水,女孩子在十四岁到四十九岁这段时间都该有月经,期间 如果得到水病,月经下来就不是经血,排出来是黄水,这是病在血分。 一般来说病在气分的话,病就比较表,很好治的,病在血分就比较难 治。此处特别把妇女病提出来,讨论一下。
连建伟:
本条是借脉来讲水气病发病的病机和症状,并提出了血分病的概念。寸口脉是指手上的脉,“寸口脉沉而迟”,沉主里,里有水气,所以脉沉,“迟则为寒",寒和水合在一起,“寒水相抟”,造成了水气。“趺阳脉伏”,趺阳脉是在脚背上的冲阳穴部位,趺阳脉相当地沉,称为伏。沉到什么程度呢?按之着骨,才能感觉到脉的搏动,叫脉伏。趺阳脉是脾胃脉,趺阳脉伏,说明脾胃之气相当虚弱。脾胃虚弱,所以“水谷不化”。也就是说,吃进去的东西根本无法正常地运化,所以大便粪水杂下,如同鸭子的大便,产生了“骛溏”。胃气衰而造成了身肿,因胃气衰则湿重,所以产生了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少阳是指手少阳三焦经,少阳脉是指在上耳角根之前,鬓发后边一点,即耳门微前上方,手按这个地方能感觉到脉的跳动,这称为少阳脉。少阳脉沉而无力叫做卑,“卑”,就是低下的意思,在此是指脉沉而无力,说明三焦决渎无权。“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通畅气水的道路,三焦之气不足,气水之路不通,故少阳脉卑。“少阴脉细”,少阴脉就是太溪脉,少阴脉很细,说明精血不足。三焦决渎无权,少阴精血损伤,所以在男子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在妇女就产生了“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妇女经水不通,经水就是血。血液运行不畅,就造成了瘀血。瘀血停留在体内而成为水肿。就是病虽然在水,但事实上是由于血瘀所造成的,所以叫“血不利则为水”。即瘀血可以导致水肿,这种水肿,称为血分。在临床上我见到过血分。有的妇女患水肿,若仔细询问她月经的情况,可发现她月经闭止,这种患者,往往年纪不大,有的30或40多岁月经就停了,然后产生了水肿。这种水肿用利水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应先治她的月经,月经通畅了,水肿也就会消退了。
所以张仲景告诉我们,有一些女子的水肿,是由于月经不通所引起的,正是“血不利则为水”。所以,虽然从表面现象看,病是在水,实际上它是源于血,是血不利而产生的水。就是指瘀血造成的水肿。这种水肿病,为什么叫血分呢?有个叫山田业广的日本人,他对《金匮要略》素有研究,并写了一本书叫《金匮要略札记》。他说:“分者,分在于一处而不能流通之谓。”所谓血分,就是血脉里有瘀血结在一处,不能流通,所以“血不利则为水”,而产生了水肿。张仲景第一次提出了血分这个病。虽然血分也是水肿病,但这个水肿病是由于瘀血而造成的。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