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防己黄芪汤方。方见湿病中。。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
“腹痛加芍药”,不要!这是后人添的。“风水”,虽然提个风水,这(防己黄芪汤)真不是风水,你看看后头这个方剂就知道了,主要就是表虚,“身重,汗出恶风”。表虚就恶风,尤其黄芪剂(的表虚),黄芪是实表的。表虚到极点了,恶风非常敏感,在临床上要注意。特别恶风的大概是黄芪证,表不固,所以“汗出”。“身重”,没说身肿,发展到后来也会肿的,但是以重为主,重者多湿,就是皮肤肌肉多湿,身上觉得沉。为什么“脉浮”?水在表,湿在表,本来在风湿里头提到这个方子。病在外,脉就浮。并不认为是表证,这个纯粹有表虚,表虚则水气都来外表,聚于皮肤而不去了。实表就能治,这个方子纯粹是实表。(编者按:笔者理解,防己黄芪汤为里证而非表证,所谓“表虚”,乃是“里气虚证”而产生“表虚之症状”,并非“表证之虚证”。胡希恕先生认为防己黄芪汤治疗皮水)
防己黄芪汤,见前面“痉湿暍”篇章里头的“风湿”,就是桂枝汤去桂枝、芍药,加木防己、白术、黄芪,就是利尿,实表。因为没有表证所以去桂枝。主要是用黄芪,黄芪加上姜、枣,健中补胃而外以实表,是补中益气的一个办法。另外,用白术、防己祛水,是这么一种治疗,这没有表证啊。到后头附方《外台》“防己黄芪汤”说得非常好,我们再详细解释。虽然说是风水,因为它的证候像风水一样,也恶风,也脉浮,也汗出,实际上它不是风水。风水要发汗的,所以这个要注意(防己黄芪汤不发汗,所以说其非表证)。
倪海厦:
风水就是正当流汗时皮表受到风吹,导致皮表没有把汗水排尽, 于是成为风水。为什么用防己黄耆汤呢?因为黄耆走表,它能够攻气 郁结又能够固表。黄耆本身『攻』就是『固表』,人会得到风水,一 般来说都是因为肠胃的功能比较差而容易得到。如果肠胃的功能很 好,一般来说多是得到桂枝汤证,不会是得到一个感冒,病人就发生 水肿了。水病也是外来的,平常你得到的只是桂枝汤、葛根汤、麻黄 汤等证,怎么会得到一个风,就变成水肿?此时桂枝汤、麻黄汤就没 有用了,要利用黄耆来走表,因为病家表虚,选用白术跟甘草是因为 白术甘草可以补强病人肠胃的功能。防己能够去三焦油网的湿,因为 水没有办法排出去就会停在油网上面,造成里湿很盛。防己是除湿剂, 再加上黄耆来固表就是防己黄耆汤了,用防己黄耆汤后,病人的小便 量就会大增。
连建伟:
这里所说的风水是表虚的风水。在《金匮要略·痉湿喝病》里提到的表虚风湿也是用防己黄芪汤来治疗,所以防己黄芪汤既能治风湿又能治风水。风湿,肯定关节有疼痛,而风水,肯定也会有四肢或头面的水肿,在此张仲景把这些症状都省略了。就只是讲“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这八个字。“汗出恶风”说明表虚,“脉浮”主表。“身重”,代表有水湿。正因为是表虚风水,所以用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能够补气固表、利水除湿。腹痛可以加芍药,因为芍药能够缓急止痛,又可以利小便而去水。我们可以结合仲景的其他方剂来理解,以真武汤为例,张仲景以此方治阳虚水泛,然而为什么方中用芍药呢?因为芍药能够止痛,又能利小便。防己黄芪汤可以治疗表虚的风湿和风水,这属于异病同治的范畴,属于多用途的处方。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