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出自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相关的经方为《蒲灰散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一段大家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的。“厥”​,厥者无汗,四肢厥就是血少。​“皮水”也是应该发汗的,​“厥而皮水者”不可发汗,只能利尿。但厥无汗嘛,这个(厥而皮水)应该用利尿的法子。这里用蒲灰散,大概总是有热的,蒲灰、滑石两种药前面讲过,都是利尿药,都是偏于治热,那么这种“厥”不是寒厥。注家有这么解释的:说厥就是逆,皮水逆了。说是水出来了,拿蒲灰散外敷,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成大问题的。陈修园、​《医宗金鉴》都是这么解释的,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它没说外敷,​“蒲灰散主之”还是指内服药,就是利小便。

  凡是水气病,无论风水、皮水,当然不是一个治法了。像我们前面讲的防己茯苓汤是桂枝甘草为基础,也是解表的办法。当然也有用麻黄的机会,也不是没有。但是要是厥,这是血虚,不但麻黄不能用,桂枝也不能用,所以必须利小便、只能利小便。蒲灰散也是举其一例而已,当然在临床上还有其他利小便的法子来治水肿。底下讲黄汗了。

  倪海厦:

  这个蒲灰散我上次有跟大家介绍过当我们静脉里血液回流力量不 够时,血就会囤积在静脉里面而撑大血管,于是血管里面血太多了, 而流回力量又不够,加上后面动脉一直给它血,于是慢慢累积起来, 直到脉管里的压力过大时,血里面的水就会渗到血管外面来。遇到这 种情形,如果是刚开始还没有水肿时,就是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了,只 要重用白芍让血液流回体内,加上炮附子能加强心脏的力量,就可以 治好了。可是当肿水已经有了,芍药甘草附子汤里面没有一个是排水 的药,所以是无法用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外敷的或者是内服的 药来消导这积水。蒲灰散就是我讲过的菖蒲跟滑石,一个可以外敷又 可以内服的方子,外敷的时候我们要用有点油质的东西,并非一定要 像书上写的麻油,你也可以用一些乳膏之类把药粉沾在身上,只要不 要让它掉下来就可以了,不然灰一洒上去就跑掉了。也可以内服,像 比较强壮的人我们可以一次吃一个汤匙,比较瘦的人一次吃半个汤匙。遇到小孩子水肿,只要用外敷药在体外利水力量就够强了。这种 蒲灰散证是遇到全身肿胀起来,肌肉都绷满水时用的。蒲灰散消导水 是很快速的,力量非常的强。水肿出现时,我们需要很快的将病治好, 因为水太多的时候容易滋生病毒,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很多水病人因 为没有被治好,后来都生了坏疽,皮肤溃烂,流水流脓出来,蔓延到 骨头,到最后就要截肢,这就很危险了。蒲灰散把积水去掉以后,调 理用的方子大部分都是用比较热性的处方,因为水气很盛后,体内阴 寒必重,这个时候大都是要靠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类温阳利水的处方来 做加减来做收尾用。

  连建伟:

  蒲灰散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这一篇就已经讲过了,就用蒲黄跟滑石。本方又能治疗皮水,就是水气在皮肤之中。但又有厥,就是手足厥冷,为什么会产生手足厥冷?主要是水湿郁热在体内,郁住了阳气,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以手足厥冷。蒲灰散通过蒲黄和滑石的清利湿热,通利小便,使水肿消失,阳气就能够通畅,手足的厥冷也可以自愈。所以“厥而皮水”者,关键还在“皮水”,把皮水消掉,手足厥冷就可以自愈。这就体现了后世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是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讲的。通阳就是通阳气,通阳气不在于用温热的药,而在于利小便。因为主要是水湿邪气停留在体内,而使病人手脚冷。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要去湿热,阳气才能通,手脚才能温。所以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还有“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这些话都是能够指导临床的。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