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出自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相关的经方为《芪芍桂酒汤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一句话恐怕有一个错误,我们在讲历节的时候有,​“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讲的历节痛又搁这儿了,这恐怕是注家搞的。黄汗这个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有热嘛,形状像风水,但是表现是不一样的。“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与风水大不相同,它出黄汗。​“脉自沉”​,虚,黄汗病也是虚病,尤其是表虚。从何得之?那么底下是“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因为我在临床上遇到过这个病,知道这句话(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不一定是对的。我遇到两个,都是女的。尤其黄芪芍桂苦酒汤说治疗黄汗病,它更不是这么(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得的,恐怕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搁到这儿。就算是张仲景的话,这也是略举一般,也不是说这种(黄汗)病都得汗出入水中得的,这也是概括不了的。
这个(黄汗)病宜黄芪芍桂苦酒汤主之。为什么呢?主要是黄汗病丧失体液太厉害了,丧失体液以致“渴”​,津液亏损得厉害,这个时候不能再让它出汗了,虽然还是要用桂枝这类的药,它老气上冲嘛,但是要加苦酒。苦酒就是醋,酸收啊。黄芪是补虚,桂枝、芍药调节营卫,桂枝治气冲,芍药育阴。桂枝、芍药这两个搁在一起,对调节营卫还是起作用的。但是其他的热药都不敢搁了,姜、枣都不要用了,不能让患者再出汗了。桂枝汤方剂中的一般甘温药都不能要了,另外加上醋,醋就是使它不出汗。你们看看方后的说明就知道了。​(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吃这个药,开始要烦,烦的道理呢,就是不得出汗,​(服药前)他老出汗,​(服药后)一不出汗他就烦的。服至六七日,烦才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烦就是因为苦酒阻止汗出(才造成的)​。
这个方子主要是外调营卫、补虚实表,同时止汗。这个方子很好使,我遇到过一个病人。但是,若是不渴,还是要用桂枝汤加黄芪。这一段,应该搁第二段,正证、正治在下边这段。这段是黄汗久不治,丧失体液太多,人已经渴,所以,赶紧治标。急则治其标,就是不让他出汗了。但基本上呢,还得实表,调其阴阳,调其营卫,还是用黄芪、桂枝、芍药。看看底下这个大段,讲得非常细。
倪海厦: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看 起来像风水,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先是风水再来成为皮水再来就是里水 了。现在外表看起来好像是风水,但是当汗沾在衣服时却是鲜黄色, 『色正黄如柏汁』。我们中药里的黄柏,如果拿来做颜色染,衣服上 的黄色会变得很鲜黄,像黄柏汁一样很浓稠。『脉自沉,何从得之? 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主之。这就 是黄耆芍药桂枝加苦酒汤。这个汤方前面有跟大家大致介绍过;平常 这种病人都是属于劳力之人才看的到,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一般是看 不到。以前的河上面划船的船夫,他要带客人渡河到对岸,以前都是用桨划的,到达对岸后,身上流出很多汗,此时体表已经虚了,而我 们吃的食物变成营养以后,经过脾脏吸收后,进入三焦油网系统再供 应给我们全身,而此时却正在划船,结果能量不断从三焦出来,一直 在向外消耗,当船到了对岸停下来后,船夫很热一直流汗,于是立刻 跳到水里面去降体温,此时冷水一下子就束到表,造成要出去的营养 出不去,里面又一直在制造,结果堵塞在三焦油网里面,所以流出来 汗的颜色是真正的三焦原色。这种黄汗顾名思义叫黄汗。跟后面介绍 的黄疸不太一样。我们的肝病、胆病都会看到黄疸,病人全身发黄, 而这里的黄是说流出来的汗是黄色的,所以很多苦力之人,他们的衬 衫腋下或者汗衫外面都是黄色的,一看就可以知道是黄汗病。这种黄 西医也称为黄疸病,但是脸不黄,只是流出来的汗是黄的而已。以后 大家遇到这种黄汗病人时,大家就了解到真正的病因所在了。
张仲景为什么要桂枝白芍两个等量在用?因为这两味药能够让 我们身上的血液循环增加速度,速度加快以后会让我们本来要进入三 焦的黄色营养,马上进入血里面去。无法停留在三焦,这是第一个原 因。第二个重用黄耆,为什么要用黄耆?当我们表虚在流汗时突然遇 到冷水,本来毛孔正开着在流汗,突然间遇到冷水,毛孔就收敛起来。 皮肤、肌肉、汗腺,很多水离开汗腺后还是没从毛孔出来,而停在皮 肤跟肌肉中间的地方,日久不去皮肤会干掉,而里湿却更盛,中医称 做肌肤甲错,西医叫干癣之类。大家可以去大医院找皮肤科的医生问 他可以治否?目前不要说西医没法治,外面的中医也没法治,因为他 们不晓得如何使用黄耆。像这个处方如果没有加入黄耆,日后皮肤就 会出很多干癣。所以得到干癣的病人,真正原因却是湿热积太久,没 有办法宣泄出去造成的。就如同我时常要求人人都要心平气和,我们 生气时,怒就能伤肝,而肝经是直接络到百会头顶,所以肝的血会先 到头顶以后再进入眼睛,于是我们才可以看到。 如果你生气,一气湿热就会往上跑,会聚集在头顶上,以后头顶 上就都是干癣,实际上来源是肝家湿热上升造成的。去除湿热之法, 如果光是开去湿的药,没有开去热的药,或光开去热的要,没有开去 湿的要,结果永远都治不好,二种药必须要同时用才行。所以张仲景用黄耆,是因为黄耆不但能够固表,而且它又能够收表,让已经流出 汗腺的东西能够收回来,就要靠黄耆了。大家知道苦酒就是指酸醋, 在中药的理论里面,酸的东西功能是收敛,像肝的味道是酸味,所以 肝主收敛,它能把全身的血通通收集起来,坏的血它也收集起来将之 分解掉,把毒素从大便排掉,让新鲜的血再进入心脏供应我们身体来 用。所以这个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是一个收敛的方子,当一个人在表 虚时它可以收敛,有敛汗的功能,免得黄汗再往外流了。黄汗出现就 表示病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桂枝白芍把三焦里面油网的油回归到脾 脏里面,再进入血脉神经,由黄耆来收表,醋来敛汗把它收回来,这 些药配合的很好。所以『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来煮,『服至六七日, 乃解』『若心烦不止者』,这是因为醋喝太多了,你可以减少一点,这 是一个收敛的方子。我们中医治疗黄汗,只有两个处方,一个是用发 汗来发掉,一个是用收敛法来治,这个症是要用收敛法来治,因为病 人表虚了。第二种黄汗就是下个条辨要讲的。
连建伟:
黄汗是全身肿的,又有发热,汗出色黄,故名黄汗。跟一般的风水不一样,风水虽然也有发热、汗出,但是出的汗不是黄色的,因为跟风水的症状差不多,所以叫“状如风水”​。但黄汗是“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汗沾到衣服上,衣服就是黄黄的,就像黄柏的颜色。黄柏是相当黄的,我们说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三者之间,黄柏的颜色最黄,所以就比喻汗沾到衣服上,颜色很黄,就跟黄柏的汁水一样,还不容易洗得掉。脉是沉的,“何从得之”?学生问老师,黄汗这病到底从哪里得来的?“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老师说,这个病是由于汗出以后到冷水中洗澡,水寒之气从汗孔进入体内,使营卫不能调和,所以出现了黄汗病,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来治疗。
我看病有30多年了,大概碰到过三四个黄汗病。黄汗病很少,一般都是农村的妇女,比较辛苦,大夏天很热,在水田里干活,又汗出,然后就去洗澡。洗澡又没有好的条件,没有热水,用冷水洗澡之后就得了这个病,主要症状就是身上的汗沾到衣服上,衣服全是黄的。所以稀奇古怪的病都有,黄汗病除了《金匮要略》,其他书里还真的不太有记载,现代医学没有讲到这种事情。我还看到过有红汗的,是前年看到的。就是出汗碰到领子上,碰到袖口上,都是红红的。这个人长期吃酒,我诊他的脉,左关脉弦大有力,是肝火太旺。肝主藏血,肝火太旺,所以连汗都有红色。那怎么治啊?古书上也没有过,我就开了龙胆泻肝汤,通过泻肝火,红汗就有好转。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例红汗的病例。 黄汗是水从汗孔中入,侵犯到体内,阻碍了营卫的运行造成的。水湿入于肌肤,所以也有身体肿;因为里有热,水湿再进去,湿和热胶结在一起,所以发热、汗出色黄;气不化津,所以口渴。治疗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这个方剂重用黄芪,因为黄芪是走表的,也能行水,而且必须要用生黄芪。​《中药学》讲过有生黄芪、炙黄芪。炙黄芪主要的作用是补中益气,而生黄芪能够走表,能够行水,所以这里必须用生黄芪。再用桂枝配芍药以调营卫。一方面让水邪走散,一方面使气血调和。 在煎的时候是用苦酒和水一起煎,“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苦酒就是醋,米醋。古人称醋叫“苦酒”​。​《素问》里早就讲到酒,其中《素问·汤液醪醴论》就专讲酒是药用的。​“苦酒”在《论语》里头也讲到,写的是“沽酒”​。这“沽”字跟“苦”字是通的,沽酒又称为“恶酒”,“粗恶曰苦”​。我们中国最早做酒时,比较粗劣的酒,有些变质了,这个酒就是苦酒,就是酒酸掉了,没做好,当醋用了。所以我小时候听老人跟我说,酒厂里做酒,有的做不好,后来就变成醋了。现在看到古书,知道老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苦酒”,醋,它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活血、祛除郁热,通过活血来祛除体内的郁热。所以本方一方面是行水,一方面是调营卫,一方面是清郁热,把跑到皮肤里的水气赶出来。使营卫调和,气血通畅,水湿能去,黄汗亦就可以治愈。在煎服法里还讲到,药吃了以后可能会心烦,“当心烦”,要吃到六七天才能解。如果心烦不止,“以苦酒阻故也”​。所谓“苦酒阻”,就是由于药吃了以后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要吃到六七天,才真正发挥作用。这种“心烦”实际上也是“瞑眩”的一种表现,药有一点作用,但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有“心烦”的症状,但是再多吃几天,就会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了,就不会心烦,病也会好了。 按照魏荔彤的《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说最好是用镇江的红醋,镇江是在中国的江苏省,出的醋比较好。所以一般在大陆上买醋,都喜欢买镇江的醋,质量比较好。黄汗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是有效果的,因为我在二十年前治好过几个,都是用这个处方。病人来找我治,正好我学了《金匮要略》,就用这个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方,病人说吃了之后汗就不黄了。
张步桃:

「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这也是为什么黄汗会编在〈水气病篇〉的原因,因为黄汗与风水有点类似。但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可以与风水辨识,「汗沾衣,色正黄如檗汁」,汗沾到衣服后,呈现黄色,好像黄柏汁。

有一位保险公司的经理,长得很胖,蓝先生。他有几个怪病,第一个就是黄汗,他的衣服整个都黄的。第二个,他每天早上去晨泳,但是只要一碰冷水就想尿尿。明明上完厕所了,一洗手遇到冷水,又想尿尿。第三个,因为太胖,肢关节有尿酸痛风现象。

我用了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尿酸痛风的疼痛已经好了,已经不用吃止痛药了。不过一碰冷水还是想尿尿,我用柴胡桂枝汤去加减、或用柴胡龙牡汤去加减,效果不明显。但是黄汗已经改善了,我用了下面条文的桂枝加黄芪汤。
同学提问:
黄汗与狐臭一不一样?
回答:
黄汗与狐臭不同,狐臭会有异味,而黄汗是黄色的汗,衣服会变得黄黄的。
 

「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汗出入水中浴」,现在很多人也这样,运动后就冲冷水。尤其运动后就喝冷饮。

我跟大家报告:○○副秘书长是政大政治系毕业,他的同期政大国贸系,有一位汪先生,个子很高 180 多公分,经常在国际学舍打球,打完球就冲冷水,然后到永康街、连云街吃冰,可以一口气吃 16 碗爱玉冰,他 27 年次,现在 54、55 岁,就已经知道厉害了。他已经开过 4 次刀了,整个肢关节都有问题。换了 4 次人工关节。

有一个木栅国中二年级同学,踢橄榄球,也是一运动完就喝冷饮,洗冷水澡,结果一只脚不会动,一只脚没感觉,住了三天○大医院,住了一星期○○医院,所有检查都作过了,电脑断层、脊椎穿刺都作过了,找不出原因,花了 7、8 万元,找不到原因。我用了三天份的桂枝加附子汤,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以汗出入水中浴」,现在很多,就算不入水中浴,也会冲凉水。「水从汗孔人得之」,是不是原本运动后毛细孔大开,一碰到冷水引起毛细孔收缩,影响了皮下神经传递、或代谢。我一再叮咛,中午时间不要出去打球,我们看了很多案例,中午时间去打球,打完球鼻血用喷的喷出来。中午太阳热毒毒的,天气很热,血管是扩张的,剧烈运动完,血管更加扩张。有些人没有吃冰的,血管就受不了了,何况再加上吃冰的,热胀冷缩,马上血管就破裂了。最好下午三点以后,曰晡过了以后,再出去活动。从古至今,为什么我们一再的告诫:运动后不要马上吃冰,马上冲冷水,这是有道理的,不是乱讲的。在这条文里症状轻的,就造成黄汗,严重会造成很多风湿关节的病变。

这条文中用「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简称为耆芍桂酒汤。科学中药没有成方。如果用煎剂要倒醋进去。苦酒就是醋。
【吴谦注】

此承黄汗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

黄汗属湿,故身体肿;属风,故发热汗出而渴。

状如风水者,谓面目浮肿也。

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谓汗出黏黄也。

脉自沉者,谓从水得之也。

究其得之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则凄怆之寒内入,遏郁汗液于肌腠,从土蒸化而出,故色黄也。

宜黄芪、桂枝解肌邪,以固卫气;白芍、苦酒止汗液,以摄营气,营卫调和其病已矣。
「此承黄汗详其证」,是承第 18 条条文。因为第 18 条有提到黄汗的脉证又提到黄汗「久不愈,必致痈脓」,太久没有治疗好,会导致组织变异,使组织产生痈脓的状况。所以这里「以明其治」,提出耆芍桂酒汤来治疗。

「黄汗属湿,故身体肿」因为黄疸病是因为湿蒸热郁,黄疸一定有湿与热。黄汗也是一样。例如,喝酒就是湿与热,尤其喝啤酒。酒本身是热的,又喝冰啤酒,很容易有湿热产生。

「属风,故发热汗出而渴」,有表证,所以会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谓面目浮肿也」,类似风水的症状,就是眼胞会肿,头脸也会肿。

「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谓汗出黏黄也」,如黄柏汁般的黄色汗。

「脉自沉者,谓从水得之也」,水气病的脉原本就比较沉。水气病如果脉出脉浮,反而预后不太好。

程林提到,黄汗与风水的不同处:黄汗脉沉、汗出沾衣如柏汁,会口渴而风水脉不沉,汗不黄,口不渴

李升玺:「大约黄汗由脾、胃湿久生热,积热成黄,湿热交蒸而汗出矣」这里的「脾、胃湿久生热」是指广义的消化系统有关系,尤其与胆汁的分泌异常有关系。

尤在泾就是尤怡:「黄汗之病与风水相近。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风水恶风,而黄汗不恶风为异」就是比较。「其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是黄汗专有的。

「风水为风气外合水气。黄汗为水气外合热气,热被水遏,互郁交蒸,汗液为黄」也就是刚刚提在〈黄疸病篇〉湿蒸热郁,黄疸生焉,黄汗也是这个道理。

黄汗脉沉不恶风口渴汗出沾衣如柏汁水气外合热气,热被(身不黄)水遏,互郁交蒸,汗液为黄风水脉浮恶风口不渴汗不黄风气外合水气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方解】

服后心烦者,以苦酒止汗太急也,盖汗出于心,急止之,则不得出,故心烦也。至六、七日乃解者,正复而邪自退也。

【集注】

魏荔彤曰:古人称醋为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美酒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红醋是也,又醋之劣者,即白酒醋,各处皆是,总以社醋入药。尤怡曰: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黄芪、芍药、桂枝三味药,「以苦酒一升」,用醋 300cc 左右,所以要买一罐大罐的醋,「以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因为苦酒有收敛作用,芍药与醋都酸酸的,有收敛作用。「服后心烦者,以苦酒止汗太急也,盖汗出于心,急止之,则不得出,故心烦也」。所以如果天气很热、很闷,汗都流不出来,你心里也是很沉闷、烦闷。这个方子吃了以后会心烦,而且要七天,这个方子吃了以后会心烦,而且要七天。现在的病人会愿意吃吗?所以,如果没有把吃药以后的预后告诉病人的话,病人会自己停药。没有病人会继续吃下去。

「至六、七日乃解者,正复而邪自退也」,七天刚好是一个周期,所谓「七日来复」,正气恢复,病邪自然消退。

魏荔彤:「古人称醋为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好一点的醋,黑醋称为「苦酒」,比较差一点的醋,白醋称为「白酒」。魏荔彤提到好的醋就是「社醋」、「镇江红醋」。而差一点的醋,就是白醋。最好用镇江红醋。

「苦酒」就是好醋。在第九章〈胸痹病篇〉中有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白酒汤,白酒就是白醋。

仲景方中有一些方子很难吃,这个方子就不好吃,有空大家可以熬来吃吃看。最难吃的就是抵当汤、抵当丸,更难吃。另外大黄蟅虫丸、下瘀血汤因为有水蛭、虻虫,很难吃。光闻到味道就想吐。大家可以去药店闻一闻。不过有些药店可能都没有这二味药。

有了苦酒很难吃、酸酸的。水蛭、虻虫更难吃。所有大黄剂也很难吃,我一闻到大黄制剂就会起鸡皮疙瘩、发冷颤。

同学提问

刚刚问的「狐臭」,如何治疗?有无可用方?

回答

治疗风水的防己黄芪汤会有效。而在王孟英《潜斋医书》中,提到一个方子可以用来外敷。

其实狐臭是皮下汗腺,腺体分泌过盛,现代都用开刀了。不过我们用内服外敷,效果也不错。

题外话

今天有一位考试委员来诊。以前他有一次生病,去一间中医医院看病,医院副院长不在,就换一位老医师看。老医师就把方子中的金银花改成忍冬,其实金银花就是忍冬。这考试委员去药局领药时,想知道换了什么药,想抄处方。但药局人员不让他抄处方。他很不高兴,要提报到考试院院会。我告诉他:这一提报到院会不得了,马上监评会就调查公保处,公保处就审查这医院,可能就停掉这家医院,那会很惨。

因为现在很多中医医院、中医诊所都需要靠公保、劳保来维持,如果一停办公、劳保就危险了。我拜托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要为难这医院。他今天有些风寒外感、有轻微发烧烘热感,喉咙痛,来看诊。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尿毒指数升高。一外感马上尿毒指数就升高到 100 多。我开了百部、牛蒡子、僵蚕、桔梗,化痰又治喉咙痛。结果他去找药店抓药时,那药店从来没有用百部这一味药。

他有一位儿子脑部外伤,会经常痉挛。我常常会在药中加一把灯心草,结果这药店也没有灯心草。有一次开旋覆代赭石汤,这药店也没有代赭石。考试委员的夫人就说:「这家药店是什么药店?要什么药,什么药就没有」。

因为当今仲景方不是很多人会用!结果药店的老板回他:「这是什么医师啊?都要我们药店没有的」。哈哈!好像也有道理。不过这药店还算有良心,有些药店直接就省略掉。有些药店十四味药就省略抓成十一味。

今天有位新医药周刊的编辑,他说:「有一次您开的处方,同事去药店抓药,药店的人就一直批评这药不行、那个药不行,一直要把药换掉。」像这种药店就更不好。

另外有一次在易经学会,我帮一位学员的老公看诊,她老公项背几几,我开了葛根汤加减。结果他到吴○街一家药店抓药。那药店店员说葛根汤不会有效啦,直接帮他配处方。后来,我问他那一帖药多少钱?一帖 200 多元。我开的葛根汤加减,一帖大约是 27、28 元。很多经营药房的会乱换药。吃了没效就说医师差劲。他们为了生存,只能这样子。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