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有的版本是这样的标点符号,我认为)这个分号不要的,它是接着下来的。“脉浮而缓”本来是中风脉了,太阳中风脉浮缓,那么浮是在表,就是“浮则为风”了。中风的缓是由于中风汗出丧失津液,所以脉按之才缓弱,那么这个呢,它说不是(由于丧失津液),“缓则为痹”,虽然脉是浮缓,但是这个缓不是由于汗出而脉缓弱,这是由于湿痹的关系啊,痹指的湿痹说的。你们回头想一想,在《伤寒论》(187条)上,“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在《伤寒论》阳明篇、太阴篇都有这一段。它这(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是指那个(系在太阴)说的,本条的“脉浮而缓”,不是太阳中风自汗出脉浮而缓。(本条的“脉浮而缓”)它是伤寒,没有汗,这个缓就由于里头停湿,津液反不充于外了,所以脉也缓。这在《伤寒论》里反复说了,大青龙汤“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跟这是一样的,就是湿。它这个(本条的“脉浮而缓”)就说明缓不是太阳中风自汗出(而造成)表丧失体液(从而)脉按之缓弱,这个缓(本条的“脉浮而缓”)是由于里头停湿,停湿在里,津液就不充于外,所以本条的脉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缓,所以说“缓则为痹”,痹不是中风了,它特意绕个弯说这话。
“四肢苦烦,脾色必黄”,这是简单地说,本来系在太阴,太阴就是里头有湿,那么如果再有热呢,湿热相郁它一定要身发黄的。但是,(必须还得)小便不利,它(才能)身发黄;如果小便自利,它就不能发黄。这都略去了,因为这是在《伤寒论》里讲过的东西。所以就“四肢苦烦”,就是“手足自温”的一个互词,在《伤寒论》里,说“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四肢苦烦就是四肢苦烦热,与“手足自温”是一个意思。这说明里有热,既有湿又有热,如果小便不利一定发黄的。古人说这个发黄与脾有关系,所以说“脾色必黄”。认为脾属土,土色是黄的,古人是这么个看法,这也是个辨证的意思了。那么(我认为)其实这个黄不关乎脾的事,也不关乎脾色的事,这是古人这么说,是那个时候(当时人的认识)了。那么我们现在研究它,心里头要明白,它就是郁热在里,它要发黄的。(编者按:此条原文中有“瘀热”之说,此瘀热恐非后世所云“血瘀有热”之简称的“瘀热”,可能是“郁积为热”的简称,故文中径以“郁热”,而把血瘀之热界定为“瘀热”)这一节就是说太阳伤寒,手足自温脉浮缓,它是系在太阴,是里有湿,所以它才说缓(本条的“脉浮而缓”),不是太阳中风那个浮缓,本条的“缓”不是由于汗出、津液被夺而缓,是里头停湿,津液自然不充于体表了,所以它缓。这一节看看《伤寒论》好懂,不然的话很不好懂。
连建伟:
本条是借脉来讲黄疸病的发病机制。“寸口脉浮而缓”,脉浮是主风,脉缓是主湿,所以叫“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就是指湿邪在体内着而不去,称之为痹。所谓“痹非中风”,就是讲发生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湿邪停留在体内而引起的,虽然“脉浮而缓",类似于太阳中风之脉象,但并非太阳中风,所以说“痹非中风”。这个“中风”是指《伤寒论》的太阳中风。“四肢苦烦”,因为湿邪化热,而湿热困脾,脾主四肢,所以四肢相当难受。这个“苦烦”作为难受来理解,就是指很难受、很不舒服。黄色属脾土,所以叫“脾色必黄”。脾脏把瘀结在体内的湿热转输到体表,就发生了黄疸。“瘀”,也可以作“郁”来理解,所以叫“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个“脾”实际上就是消化系统,黄疸病也是消化系统疾病,当然也是一种传染病。这是第一条,实际上是讲了黄疸病主要是由湿热引起的,湿热停留在体内,日久转输于体表,发生了黄疸。
倪海厦:
现在要介绍中医的黄瘅病。黄瘅跟黄汗完全是不一样的,黄瘅是 胆汁分泌出来,跑到皮肤表面上去,或跑到血脉里面看到的黄。我上 篇介绍的黄汗是讲食物的营养进入脾脏,再自脾脏里出来的黄,进入 三焦油网里面,病人流的是黄汗。中医的观念里面遇到病人只要发黄, 我们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怎么治?阴黄怎么治?什么是阳黄?什么 是阴黄?病人汗是白的,但是皮肤脸色是黄色的,我们如何治它?鲜 黄的如何去治?另有一种是暗黄,看过去病人脸色黑黑的,气色很黯 黄,如何去治暗黄?这一篇讨论的就是这些。
『寸口脉浮而缓』,寸口脉就是讲胸阳的脉,脉浮而缓,浮脉代表 有风,就是表受到风。『缓则为痹』,为什么会痹?这里特别提到寸口 就是因为肺为胸阳之所,又主皮毛。土生金,脾脏里面吸收到的营养 交给肺以后,肺再把这个营养传送到四肢,所以我们皮肤肌肉才有感 觉、才有力量。当肺把营养传送到四肢与皮表时,因为受到风的关系, 所以这营养没有办法完全到达皮表与肌肉里,于是病人的四肢就会感 觉到不正常、不舒适,这就是寸脉浮又缓的意思。痹,就是时紧时麻 木感,但是不是中风,症状是病人『四肢苦烦,脾色必黄』,这个脾 可以写成皮肤的皮,皮肤的颜色一定会黄,『瘀热以行』大家现在可 以知道黄瘅病的第一个症状,就是病人皮肤表面发黄,当黄淤积在四 肢上时,而体内大部分是湿、热这两个相结合在一起而成的,同时也 使得黄色的营养没有办法很正常的运行于体内。我们的胃肠消化过程是,肝分泌酸液给胃,脾分泌甜液给胃,胆分泌苦液,到十二指肠来 帮助消化。如果有限多浊物堵在胆管里面,会造成胆汁没有办法排出 去,这个浊物就是湿与热。湿停在里面不走,自然就有热会累积,这 个热就是发炎,结果造成胆汁回逆到肝脏里面。肝本身是血脏,胆汁 跑到血里面,之后马上进入全身血脉,而胆汁的原色就是黄色,于是 病人就全身发黄,黄瘅病的原因就在此。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