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胡希恕:
这说的是女劳疸的治疗了。“黄家”就指黄疸这个病家。“日晡所发热”是里有热了,这是阳明热,属阳明。那么阳明病是但热不恶寒,“而反恶寒”,女劳疸它反恶寒,它虚啊。“此为女劳得之”,不是阳明病里热的关系了。“膀胱急,少腹满”,膀胱急就是膀胱感觉胀满的意思,急就是少腹急结。底下有个“少腹满”,少腹也硬满,这说明是有瘀血的问题,你看这儿它没提小便不利,女劳疸常常小便自利。膀胱急,少腹满,不是蓄水,它是由于蓄血,就是瘀血证。“身尽黄”,一身尽黄,而“额上黑,足下热”,它热在下焦,所以足下特别热。“因作黑疸”,所以黑疸与女劳疸还是一种了,“额上黑”它叫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腹胀就像里头有水似的,如水状就像同水气病腹水的样子。那么“大便必黑”,大便黑说明是潜血了。“时溏”,但是大便不干。“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这个腹胀虽如水状,但是,不是一般的水气病,这是女劳之病,不是水。“腹满者难治”,假设是女劳疸而腹满,这是肾气已败的一个症状,是难治疗的,“硝石矾石散主之”。只能用硝石矾石散。
为什么搁硝石矾石散呢?在这儿你就看出来,女劳疸、黑疸,全是说血性的黄疸,就是瘀血证的黄疸。那么为什么不用抵当汤呢?虽然膀胱急,少腹满,小便自利,大便也色黑,瘀血是肯定的,但是其人不如狂,所以(硝石矾石散)它不用水蛭、虻虫等峻烈的祛瘀药,它用硝石、矾石这两味药。矾石这个药,妇科常用为坐药,虽然也祛湿祛热,同时也有祛瘀的作用,你们看《本经》上有的,不过祛瘀的力量不强。硝石就是咱们说的芒硝、朴硝,是下热的。(硝石、矾石)这两个药是偏于下热,祛瘀力量轻,而下热的力量重。这种黄疸要是其人如狂的话,那这个方子(硝石矾石散)当然不行,可以考虑用抵当汤或抵当丸。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你看看底下解释,绝对是瘀血病了。“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吃这个药(硝石矾石散)之后,大便正黑就是瘀血下去了,这就是药有效的一种征兆。(硝石矾石散)它也祛瘀,但它的力量没有抵当汤那么厉害,瘀血不那么顽固。(硝石矾石散证)寻常(通常的症状)就是大便黑、便溏,就是有潜血,人也不发狂,当然用方子呢,不能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那么重的祛瘀药,只能用硝石矾石散。
胡希恕:
这条论述是因女劳所导致之黑瘅,又兼有瘀血之症治法。一般黄瘅病在黄昏时发热较重,而此条之症却正好相反,病人是恶寒,同时 又有像膀胱急,少腹胀满,全身尽黄,额头黑色,脚下是热的症侯, 这些是因为肾虚而导致的女劳瘅。如果再加上看到大便黑,时溏泻, 就是女劳瘅又兼有瘀血之症,所以这一条是女劳瘅的一种变症。虽说 表上看起来像是腹积水,但是不是水肿,本条利用硝石矾石散来除湿 祛痰,出现腹满时是病已经至末期,是肝肾两败之侯,一般愈后都不 好。 处方中的硝石就是火硝石,味苦咸,可以入血分来消坚。矾石入 血分可以去湿,二味药放在一起可以消淤去湿。 此方需要用大麦粥来服,是要消除二药的副作用。大麦粥又能和 胃,近代一些医家认为矾石可以用皂矾取代,可以治内伤等。一般中 医治疗女劳瘅,大多以补肾为主,如果是肾阴虚时,就用六味地黄丸, 遇到阳虚时就用桂附八味丸,或是斑龙丸之类的补肾阳的药物来治 疗。
连建伟:
前面已经讲到女劳疸,女劳疸是由于房劳伤肾而导致的。其症状在本篇第二条已有描述:“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黄疸病人到了“日晡所”,也就是下午三至五点钟的时候,病人会发热,而且兼有恶寒,这是由于肾阴肾阳都已经不足了,阴虚则生内热,阳虚则生外寒,故在此时会有发热恶寒的现象。“膀胱急,少腹满”,说明有瘀热在少腹、膀胱部位。因为女劳不仅伤肾,而且还兼有瘀血,所以造成少腹、膀胱有拘急胀满的感觉。“身尽黄”,身上皮肤全都发黄;“额上黑”,黑是肾之色,所以“因作黑疸”。“足下热”,这也是阴虚火旺的表现,足下是涌泉穴,是肾经所过的部位,所以这类阴虚是以肾阴虚为主。“其腹胀如水状”,女黄疸的腹胀看似腹水,实际上不是腹水,而是瘀血。“大便必黑,时溏”。大便必然是黑色的,这种黑便是由于瘀血造成的,“血主濡之”,是濡润的,所以一般来说,便血时,大便都不会干燥,而是溏薄的。“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这是女劳疸病,并不是真正的腹水病。“腹满者难治”,如果腹胀满就难治了。因为第二条就讲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腹满大多属于脾病,是脾土之气衰败,土不能制水,若是肾中邪气所造成的腹满就更加难治了。 在治疗上,病人现有瘀血,所以用“硝石矾石散主之”。硝石矾石散是治标的,而不是治本的。由于房事过伤,产生的血瘀结于少腹,故“膀胱急、少腹满”。女劳疸病,若有血瘀结在膀胱少腹时,一定要先祛瘀血,然后才可补肾。这也就是“急则治标”的道理,既有本虚又有邪实,当先治标,所以用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中的硝石,又叫火硝,《神农本草经》记载它“味苦寒”,能入血分,消瘀活血;矾石,性味酸寒,能够去湿,这两味药配在一起能消瘀逐浊,能够把瘀血、湿浊赶出去。但这两味都是金石类药物,能够伤胃,所以用大麦粥汁调服,而且调服的量很少,“方寸匕”,约合今2g左右,目的在于保养胃气。“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意思是说本方能通过消瘀逐浊的作用,让瘀血湿浊随大小便排出体外。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仲景之伤燥的条辩:相关经方《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