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朗读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栀子豉汤原文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

  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原文]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用法]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高齐民先生经验:

  方解:此二药清热除烦,在《伤寒杂病论》中4次出现,共6条。

  本条是因汗吐下误成坏病,余邪未尽,热扰胸膈所致。故用栀子豉汤清热除烦。汗 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心烦” “微烦”​,看来取栀子清心除烦之功。​《神农本草经》言: “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糟鼻。​”但从临床应用判断,栀子 味微苦,苦味极少,能清热但不寒,栀子泡茶可服用一个夏天,清暑热,美茶色。 《伤寒杂病论》用香豉方共计5方。香豉的功用:​(1)宣郁除烦;​(2)疏散解表。 用栀子豉汤,抓住一个“烦”字,​“闹心”​。此方药味少、用途广。如上焦郁热,暑热转属阳明,以及食道炎,肌翊,身倦、-心烦、微热。黄疸,栀子豉汤去豆豉加茵陈, 为栀子茵陈汤。恩师宋孝志先生治哺乳期心中烦乱,常用栀子豉汤合竹皮大丸,每每药 到病除。栀子、竹茹、白薇都善除烦。

  临床我常用此方治疗妇人更年期心烦不寐。若潮热盛,加生地30g,可除烦安眠。肺 胃余热未尽,可用栀子豉加芦根30g,清热生津。小儿高烧退后,余热未净,因豆豉之味 小儿难以接受,我常用生甘草代替豆豉,另立栀子甘草汤。若成人服后欲呕,可加生姜10g,即栀子生姜豉汤。临床报道:栀子豉汤治(1)热病心烦;​(2)神经衰弱;​(3)神经官能症;​(4)精 神病;​(5)呃逆;​(6)胃脱痛;​(7)脏躁;​(8)美尼尔综合征;​(9)氨茶碱反应; (10)经前鼻岫;​(11)妊娠恶阻;​(12)舌痒症;​(13)鼻岫;​(14)病毒性心肌炎; (15)小儿外感发烧;​(16)化脓性扁桃腺炎;​(17)小儿多动症等。

  [相关条文]

  【7.50】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51】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9.45】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kuìkui)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李翰卿先生经验:

  [方义]

  此清解表里虚热及阳明在经邪热之方.

  按:诸家多有认为此方是吐剂者,经临床实践证明,并非如此。

  [主治]

  热性病,汗吐下后,心中懊侬,心烦不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但必须大便不溏,喜冷,腹不拒按。

  按:此证汗下后发现者最多,未经汗下者也有,即所谓阳明在经之邪热也.

  [药品]

  栀子二至三钱 豆豉二至三钱

  [煎服法]

  旧日煎法,先煎栀子,后人豆豉,经过实验,同煎效果也是相同的。因此,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渣温服即可。

  [用药大意]

  栀子清里热,豆豉解表热。

  [加减法]

  (1)少气者加甘草(即栀子甘草豉汤)。

  (2)呕者加生姜(即栀子生姜豉汤)。

  (3)下利者去豆豉,加干姜(即栀子干姜汤)。

  (4)腹满,起卧不安者,去豆豉加枳实、厚朴(即栀子厚朴汤)。

  (5)劳复、食复者,加枳实,大便不利者,更加大黄(即枳实栀子豉汤)。

  [禁忌证]

  大便溏者,不可用,不得已而用者,必须配以干姜。

  [类似方剂参考]

  栀子干姜汤:此治心烦不眠兼下利之方。

郭生白先生经验

  栀子豉汤五兄弟共治虚热

  一、栀子豉汤组方有五兄弟

  栀子豉、栀子甘草豉、栀子生姜豉、栀子厚朴豉、栀子干姜豉(吐药)(微溏者勿用)

  说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是一个组方,栀子豆豉,有栀子甘草豆豉,有栀子生姜豆豉,有栀子厚朴豆豉枳实方,有栀子干姜豆豉,五张方子。

  二、栀子豉汤特异性指标是虚烦  虚烦是胃肠无物我说一下虚烦,什么叫虚烦,这个胃里要是有宿食,烦,这不叫虚烦,肠里头有宿便排不下来,这也不叫虚烦,就是胃里没宿食肠里没宿便,这个胃肠道里没有实际的内容,所以叫虚烦,一个虚字,把整个从胃、小肠到结肠,没有有病的东西,没有有病的实在的物质,一个字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烦是虚烦。
  虚烦是余热未清这个虚烦是从哪儿来啊,就是伤寒吐下以后,没有彻底的把热清除了,没有彻底的把一个排异过程做彻底,剩下的这么个症状是因为什么?还有东西要往外排,就不是胃肠里的实际内容物了,可能血里头啊,还有一些东西没排出来,所以啊他还有这个烦啊,就包括着发热,心烦懊憹,这都是神经症状,用栀子豉汤。
  栀子能引血下行栀子这个药呢它有一个作用,它能把上头的血液导向下部,从大便排出来,它不是泻,它也不是大便不通通便,它是大便通的时候啊,能把这些东西排出去,他本身没有通便的作用。如果我们说要给他一个含义的话,我们说他能利便不是通便,所以你有大便还让你通一下,也就是这儿个量,所以用栀子。
  豆豉清热除烦这个香豉呢是大豆,一般做这个豆豉是大豆煮熟了,在面粉里滚一下,在不干不湿的时候把它盖起来,一般都是用植物的叶子盖起来,让它发酵产生霉菌,红的黄的绿的白的,这些颜色的霉菌都有了,这个豆啊就有了一股香味了,所以叫香豉,这时候把它晒干了备用,你说这个玩意要是煎这一碗汤,是什么啊?这里头有霉菌溶解在里头,又有大豆的那些营养物质,也溶解在这碗汤里头,又加上栀子,就这么一碗汤,喝了以后呢,大便通利,退热了,也解了心烦了,也睡好了觉了,这就是栀子豉汤的作用。
  三、栀子豉汤专治头部充血性失眠  栀子豉汤是伤寒善后方栀子豉是在伤寒吐下以后,这是个善后的方子,吐下以后并不是说,吐是错误下是错误,并不是说误治,是说在这个病之后,出现的这些症状。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这是轻的就是烦,心烦不得眠,失眠睡不着觉,要是剧烈的严重的,反复颠倒,反复颠倒是一种失眠的一个体象,就是翻过来翻过去,怎么着也睡不着觉,心中懊憹,懊憹比烦还要重,这么一个症状。
  但有虚烦难眠便用此方那么我想啊扩大一下,不是伤寒我没得伤寒,我也没用吐法我也没用下法,我胃里也没宿食,我肠里也没宿便,我还就是烦,睡不着,能不能用栀子豉啊,你说能不能用?可以。你要非得到伤寒吐下以后,一辈子你也许见不着,这个栀子豉汤,在你这来说是个死方子。你就记着,不一定在吐后下后,甭管你什么时候,你只要是胃里没有宿食,肠里没有宿便,没有实际的内容物,这个发点热啊,发点汗就叫虚烦,你给他栀子豉汤,没有豆豉光栀子也能好病。
  我告诉你,凡是有心烦睡不着觉的,不问三七二十一,你就给他这个方子吃他准睡着了,但是他能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开始这两天三天准有效,他吃多少安眠药不管事,这个方子就管事,这不发展了嘛。为什么呢,他什么方子也不能让他这个头上这个充血往下下来,这个血充满了他就烦,烦就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胡思乱想,越想越烦,越烦越想,翻过来翻过去,怎么叫反复颠倒啊?《西厢记》上有一个曲子,里面有一句话说这反复颠倒,我说说的最好,说张生睡不着觉,五千遍的长嘘短叹,一万遍的搓枕槌床,这不是睡不着觉,心烦睡不着觉吗?这反复颠倒不过如此。

  四、栀子豉汤五兄弟的分工  胸闷心中结疼用栀子豉  烦热胸中窒,发烦身热,胸中窒,塞得慌,闷得慌,窒当窒塞讲,你看还在胸中,栀子豉,心中结疼,身热不去,栀子豉。心中是比胸中靠下点,结疼,有点疼,也是因为虚,虚热没有那实际内容物,所以用栀子豉。  少气用栀子甘草豉  栀子甘草豉,栀子、甘草、豆豉,栀子豉加甘草,干嘛加甘草,你看看他怎么说的。少气者,少气者是什么,你想什么叫少气啊,揣测吧。这个事不好理解,什么叫上不来啊,是呼不出去呀是吸不进来啊,这个少气,少气应该是吸不进来吧,接不上,是不是?  这个呼吸,吸气的时候,你看这儿放松吧,这儿胸肌放松吧,隔肌这样,紧,收缩,它这样了,下头有胃肠啊,它一收缩就这样了。胸肌呢,一放松就这样了,这儿一放松这儿,这就往下一压,这不是手风琴那个风箱吗?拉开了气进去啊,等呼的时候,这儿那么一紧张,膈肌这么一松,下头胃和肠往上这么一顶,空间变小了,把气挤出去了,对不对?呼,吸,这么一下一下的,有节奏的呼吸。那少气的,吸不进来,这才叫少气呢,吸不进来怎么回事呢,胸肌啊不放松,你吸气它得放松,他不放松,它紧张老紧张着,你试试看看,你老紧张着你看你少气不?可是你的膈肌呢,它老松着它不紧,整整反个遍,你怎么着能吸进气来?你吸不进气可不就少气,一点也没就没气了,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还少气,加甘草,甘草是干什么的,都看见甘草缓急,什么叫缓急,这就叫缓急。缓和这个紧张,他一缓和,张弛—张弛—张弛,他不就有了气了吗?这是栀子甘草豉。
  呕用栀子生姜豉  若呕的老呕,呕可不是吐,没有内容,老想往上反,没有东西出来叫呕,加生姜,生姜不是止呕的吗?为什么不用半夏啊?谁知道为什么不用半夏?学生:是胃里面没有实际的内容物。对了,胃里没内容物,用不着半夏去降,所以用生姜不用半夏,你看看用药多么准确啊!这玩意和那个十七八味二十多味,多几味少几味都差不多,可不是一回事啊,这和用兵一样,多一个兵不用,少一个兵也不行。干嘛叫医圣,这个圣字不是白给的,直到今天直到将来以后,世世代代看看他这书,都有一种崇拜的心里。
  心烦腹满用栀子厚朴豉你看下头这个,再一个就不行了,心烦腹满,这个腹满肠里有了内容物了,有点内容物,栀子厚朴,知道不?往下打了吧,往下走了吧。  身热下利用栀子干姜豉再一个是身热不去微烦,别忘了,这一条是因为医生用错了药了,往下下,用丸药下,这丸药下啊和汤药不一样,汤药今天吃了,明天拉两次屎完了,这个丸药可不行,这个丸药今天吃了明天大便,后天还大便,大后天还有大便,因为这个丸药和大黄不一样,不是大黄做的,是什么啊,估计是巴豆,是巴豆做的,所以造成了他天天大便多,还不是下利,天天大便多,这可不是排异,是巴豆的毒性在肠子里头,也没内容物排出来,这个是栀子干姜,干姜干嘛的?干姜止利的,止痢的,还是虚热,以栀子治虚热,以干姜止利,你看他用药多么准确啊。
  五、栀子豉汤注意事项  便溏者用此方可加干姜说到这儿了,栀子豉汤有两个问题,我给你说明白一点,栀子豉汤有一个禁忌:说这个人啊要是就平常,素日有便溏者,净拉稀屎,栀子豉汤不可给,说不可予,不可予就是吃了以后,更拉起稀屎来了。可是如果有这个病,我还是建议你,还要给,给不要紧,不是错了,可以加一点药(干姜)。如果说吃了就大便次数增多,那还可以给他一个栀子干姜再吃了。
  栀子豉汤不是吐药还有一个注解《伤寒》的,都说栀子豉是个吐药,吃了这是吐的药,跟大黄承气汤吃了是泻药一样,把栀子豉作为吐药看,这是个错误。
  第一个,栀子生姜能止呕,它怎么是吐药啊?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栀子、豆豉没有一个药下头写着做吐药用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我这60 多年看病,对于这个病看多了,没有一个吃了这个吃完了吐的,不要认为是吐药,他不是吐。栀子豉汤这算说完了。这三个方子都属于排异的方子,和承气汤不一样,和泻心汤也不一样,唯有它是治虚热的。
  栀子豉汤五兄弟,共治虚烦同而异:胸闷心疼栀子豉,少气就用甘草豉,干呕无物生姜豉,心烦腹满厚朴豉,身热下利干姜豉。头部充血性失眠,栀子豉汤一剂已。便溏可以加干姜,条条框框莫拘泥。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
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