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汉。太阳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方解】胡希恕注:取桂枝汤二、麻黄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者。 【歌诀】桂枝二麻黄一汤,表证在而非少阳,形似疟一日再发,小汗出则营卫畅。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本方证大致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相似,如桂枝汤证明显者,可用本方。如汗出不明显而发热明显者,可用前方。
[方义]
此治汗后风寒仍在肌表的轻证,辛温性的小发汗剂。
[主治]'
太阳病,发汗后,轻度的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度发,脉较微,没有口渴、鼻冷等内热现象。(凌波按鼻冷如何是内热,有误)'
[药品]
桂枝一钱至钱半 生杭芍一钱至钱半 麻黄五至七分生姜五分至一钱 杏仁二五至七分 炙草五至七分 大枣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解肌肉中风寒,麻黄汤散皮肤中风寒,但在汗出之后,虽有表证,也不宜过用发散之药,恐汗多津亡阳也,所以麻黄用量比较少些。
[禁忌证]
(1)寒热如疟,脉虽微弱,但未经发汗者,不宜用。因麻黄用量较小,恐不能胜任也。
(2)兼有口渴、喜冷等症者,不宜用。恐误犯阳盛之戒也。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治寒热如疟,病势较轻,未经发汗,辛温小发汗之剂。
(2)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治风寒在肌表,兼有内热,其症较轻浅,辛凉小发汗之剂。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本汤。(25)
翰卿按:应当注意的是大汗之后,不可更行大汗之法。如果表邪未尽,或汗后有所复感,仍需要以汗解之者,其药品必须从轻,即如本条之义。
根据实践认为,这种变证多由复感形成,自然的转变似不可能。不然的话,如何想到使用麻黄,又如何解释汗后使用麻黄之矛盾?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汉。仲景之伤暑。[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
黄连阿胶汤。汉。仲景之温病。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心肾不交失眠,黄连阿胶汤方(心肾不交失眠,考前焦虑失眠,舌苔干黄是特点,睡不着是阳不入阴,病在少阴;)[原文]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黄芩泻心汤。汉。阳明病。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栀子豉汤。汉。阳明病。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仲景之湿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麻黄茯苓汤。。仲景之湿病。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