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朗读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补中健胃,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宋本叫新加汤,是加芍药为四两,两者不同)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原文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补中健胃,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

  冯世纶解读:于桂枝汤加人参、生姜健胃,增芍药以养液,故治桂枝汤证胃气沉衰、津液不足、心下痞硬而脉沉迟者。

  【歌诀】新加汤增芍姜量,更添人参使胃强,汗出身痛表里虚,扶正祛邪效能彰。

  【讨论归经】身疼痛为太阳表未解,脉沉迟为里虚寒;人参、生姜温中健胃,主治在太阴,增芍药辅佐生津血,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临证思考】本方证辨证要点,为桂枝汤证身疼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宋本叫新加汤,是加芍药为四两,两者不同)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宋本名“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本无芍药。

  [相关条文]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汉方应用】胸部痞满,腹痛,手足痛。

  [方义]

  此系补虚、温散寒邪之方,治疗汗后气虚,津液被伤,外邪未净之证。也是治疗身疼痛的另一种方法。

  [主治]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但须注意以下三点:

  (1)必须兼有喜温恶寒之现象(这是使用桂枝汤方的主要症状)。

  (2)必须没有喜冷性饮食的症状(热性药对内热证是不适宜的)。'

  (3)脉必沉迟无力方可大胆用参。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牛杭芍三至四钱 生姜三至四钱 炙草一至二钱 人参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人参另炖兑服也可.

  [用药大意]

  人参、大枣、炙单补中益气以生津液;芍药、桂枝、生姜调营卫,止身痛,以清余邪。

  [禁忌证]

  喜冷性饮食者忌之;不恶寒反恶热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芍药甘草附子汤:这是治汗后反恶寒之方。

  (2)附子汤:此回阳补气,利水养阴,治身疼痛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本方主之。(62)

  2.“发汗后”三字,为本条辨证论治之主要眼目,身疼痛、脉沉迟见于发汗后,方能断为营血不足,卫气失于流畅,而用新加汤治疗。若不在发汗以后,则沉主里,迟主寒,身疼痛当为寒湿痹之类,就须用桂枝附子汤一类的方剂来治疗了。(《伤寒论译释》

  3.身疼痛,脉沉迟,颇似少阴证,少阴非新加汤所能治。即药以测证,知此条乃太阳伤寒发汗太峻,病未解而津已伤也……不用附子者,津伤而阳不亡也。(《伤寒论今释》)

  4.此余邪未尽之候,脉沉迟者,过汗亡津液也,故与桂枝以解未尽之邪,增芍药、人参、生姜以补其虚。不用附子者,以未至筋惕肉润,汗出恶风之剧者也。(山田氏《伤寒考》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肝著汤;两腋疼痛,不能转侧身,肝经络过之处)[原文]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
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肺著汤;胳膊肘内侧疼痛,肺经络过之处) [原文]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