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汤。汉。太阳病。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
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
[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相关条文]
【7.33】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方义]
此温补心阳,兼补中气,治心悸之方。
[主治]
发汗过多形成心悸之证。但必须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热怕凉或脉沉迟等方能准确.
按:喜用于按,说明是虚证,需用补药;小便尚利,说明不需要白术、茯苓之补脾利水;喜热怕凉或脉沉迟,说明须用温性药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顿服。
[用药大意]
桂枝保心阳,炙草补中气。心阳复则液可回,中气和而悸白平.
[禁忌证]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
因此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类似方剂参考]
(1)朱砂安神丸:此治血虚有热心悸之方。
(2)来复汤:此治气虚欲脱心悸之方。
(3)真武汤及茯苓四逆汤:此二方均为治阳虚水泛之重剂。但茯苓四逆汤还有补气的作用。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本汤主之。(64)翰卿按:此为阳虚之轻证,重则宜真武汤。
2.治生产不快,或死腹中。(《证治大还》)
3.本方证因发汗过多,亡失体液,变为虚证,故腹部见软弱无力。尚未陷于阴证,故有热状而无寒状,且上冲急迫,心悸亢进,脉促疾而心脏及心下部现悸动,腹部之大动脉搏动亦甚。此心悸亢进异于实证者,以不伴血压之升腾也。本方独用虽少,得其方义,以解释苓桂甘枣、苓桂术甘等由本方加味者甚为紧要。(《皇汉医学》)
4.①本方适用于发汗过多,心阳受损,属于阳虚,而未至于亡阳的地步。如果是亡阳,那就要应用附子了。假使汗出不止,应加芍药以和阴气。②肘后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方,即本方加牡蛎。③千金治口臭。(《伤寒论译释》)
下瘀血汤。汉。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下瘀血汤方(南阳林山注:脑溢血可用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䗪虫二十枚(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仲景之伤燥。[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仲景之伤燥。[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