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汉。少阴病。真武汤方(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前列腺肥大+细辛乌药;老人夜尿多、水肿可用;前列腺肿大;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头重脚轻的头晕;阳虚导致下焦水气化不利,苓桂术甘汤是中膈处有水气站起来头晕,可区别)
真武汤方(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前列腺肥大+细辛乌药;)
[原文]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相关条文]
【7.55】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方义]
此补阳利水之方。
按:此方有人认为是强心利尿的方剂,我认为该提法不妥。这种心不强,是由于阳虚形成的,而不是由于阴虚、气虚、血虚形成的,此其一;在阳虚方面,也是兼有水气的心不强,而不是单纯的阳虚心不强,此其二。不然的话,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独参汤等治证都是心不强,为什么不用本方强心利尿,而要分别使用上述诸方呢?
[主治]
少阴病,阳虚水邪不化,或气喘不得卧,或咳嗽,或头眩,或肿满下利,以及热性病服清凉药后其病不解,或神昏谵妄,或斑点隐隐等证。但必须具有小便不利,或小便不多。或腹中有水声及不喜冷性饮食,脉沉而微。
按:此证有时从表面上看去,好象是有恶热的热证现象,但细加诊察,其脉沉细而微,四肢厥逆,舌润不燥,这是真寒假热现象。
[药品]
茯苓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生姜一至二钱 生白术二至三钱 附子二至三钱
[加减法]
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白术、茯苓利水补脾;生姜辛温暖胃散寒;附子回阳以助水气之吸收;芍药护阴以防辛热之劫液,或影响肝脏也。
[禁忌证]
凡是喜冷,口渴舌燥,及无水气证者,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五苓散:此是治寒性蓄水之方。
(2)猪苓汤:此是治热性蓄水之方。
(3)茯苓甘草汤:此是温散利水之方。
(4)茯苓四逆汤:此是治阳虚气虚兼水气之方。
(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此治太阳病偏重利水之方。
(6)十枣汤:此是逐水之峻剂。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本汤主之。(82)翰卿按:“汗出不解”,包括误汗、过汗两个方面。“仍发热”非表未解,乃汗多,虚阳外浮之象。本方主证是小便不利、脉沉微,否则,如何知道是阳虚水邪为病呢?曾治一热性病发汗后,热不退,但小便不多,口不渴,按其腹部有水声,舌苔润滑,脉象沉微,足冷,投以本方而愈。又治一热性病,发热已退,神昏不语,不欲近衣被,赤身卧床上,四肢厥冷,小便不利,舌润脉微,也用本方而愈。此二证皆没有心悸、头眩、身润动,可见只要抓住阳虚兼有水邪之证,即会取效。肾为水脏,主气化而利小便,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临床当辨中、下焦,中焦病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方为下焦所设,以恶寒,肢冷,脉沉而有水气为目标。
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本汤主之。(316)
翰卿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是阳虚里寒,水不吸收的证候。“咳”是寒水影响到肺部的证候,也包括喘证在内;“小便利”,不是完全通顺如常,是还能多少小便些,不一定比平时多;“下利”,山田氏作不下利解,这是对的,因本文已有了下利的证候。均系水邪影响肺、胃、肠的不同现象。水病,卒多疼痛者,为气欲行而被水湿所阻,不通则痛也。故凡行气,利水,散湿之品皆能止痛,即此意也。发汗剂用之不当,可导致汗多亡阳。所以,我认为真武汤是阳虚为本、水寒为标的标本同治方。杨栗山云:景岳理阴煎、大温中饮,自谓有云腾致雨之妙,其实是如本方用白芍之意。根据这句话,体会到学习经方在于体会其用药精神,而不是只记它的药味。
3.治痿蹙病,腹拘挛,脚冷不仁,小便不利,或不禁者;腰疼腹痛恶寒,下利日数行,夜间尤甚者;久痢见浮肿,或咳或呕者。(《类聚方广义》)
4.此方以内有水气为目的,与它附子剂异。水饮之变,为心下悸,身润动,振振欲倒地,或觉麻痹不仁,手足引痛,或水肿小便不利。其肿虚濡无力,或腹以下肿,臂肩背羸瘦,其脉微细,或浮虚而大。心下痞闷,饮食不美者;或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方函口诀》)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防己黄芪汤。。仲景之湿病。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麻仁白蜜煎。。仲景之伤燥。[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仲景之伤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