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朗读
桃核承气汤方(瘀血堵在膀胱、被踢中裆部,小孩滑滑梯伤了裆部用此方;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堵在尿道口;外伤阴部所致小便不利或尿血;痛经的一种)胡希恕注:此于调胃承气汤加祛瘀血的桃仁和治上冲的桂枝,故治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而有瘀血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即其候也。

桃核承气汤原文

桃核承气汤方(瘀血堵在膀胱、被踢中裆部,小孩滑滑梯伤了裆部用此方;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堵在尿道口;外伤阴部所致小便不利或尿血;痛经的一种)

[原文]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方解】
胡希恕注:此于调胃承气汤加祛瘀血的桃仁和治上冲的桂枝,故治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而有瘀血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即其候也。
冯世纶解读:本方有桂枝、甘草,合调胃承气汤,实为太阳阳明合病方证,条文中虽有“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说明,是说本方证以阳明腑实证为主,这是明确的。胡希恕先生注解本方证时谓:​“本方用调胃承气汤攻里热,加入桃仁祛瘀血、桂枝降其上冲之晦恶之气。​”气上冲实是表未全解,因用桂枝、甘草治疗,故本方证为太阳阳明合病证。
【歌诀】桃核承气硝黄草,病在少腹上犯脑,调胃承气来加味,桂枝降逆治冲好。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调胃承气汤证,见腹痛有定处、气上冲者。

[相关条文]

【7.78】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汉方应用】左下腹肌肉聚缩压痛之便秘,下半身冷,上半身上火。头痛,目眩,肩凝,耳鸣,精神异常,腰痛,生理不顺诸疾;跌打之尿闭,痔疾,不孕,充血性眼疾,牙痛,健忘。

  [方义]

  此泻热祛瘀兼散表寒之方。

  [主治]

  蓄血证,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但必须具有小便自利、大便不利、身有微热或不喜冷性饮食等症。

  按:此方对于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之蓄血证有效。对于缠绵不愈的牙疼证,去桂枝加生地、丹皮也有效。

  [药品]

  桃仁二至三钱 大黄一至三钱 桂枝一至二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芒硝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桃仁和硝、黄以攻其少腹之急结;桂枝以散其形成急结的外寒;炙草补中以固其根本。

  [禁忌证]

  本证兼有太阳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不可服。有口渴喜冷之内热证者,桂枝必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抵当汤:此治蓄血之偏于清热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本汤。(106)桃核承气汤179翰卿按:“热结膀胱”​,泛指下腹部。姜佐景认为蓄血证小便自利,小便利则膀胱无病,故“膀胱”二字不若“下焦”二字为妥。若在膀胱,当有小便不利。“其人如狂”​,成氏谓未至于狂,但不宁耳;陆氏云:如狂者,大脑官能病也,凡燥屎结血皆能影响大脑官能。“急结”​,任应秋谓拘急不舒,汤本求真谓指压之触知坚结物,病人诉急痛者是也。急结部位,我的经验是小腹、少腹都有,在小腹部者,更当分蓄水、蓄血。大抵蓄水证小便不利,蓄血证小便如常。

  热结膀胱之血自下,与肠窒扶斯之肠出血不可混为一谈,后者用本方下咽立毙。本方治阳证实证,而后者体温骤降,心机能衰弱,脉象细微,为阴证虚证,须明辨之。此方治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之蓄血证有效。对缠绵不愈,诸药不效的牙疼,去桂枝加生地、丹皮有显著效果,但必须是在大便不利,和没有外证的情况下,方为确当。映淮按:蓄血证热象明显,或见弦脉者,柴胡易桂枝效果甚好。曾用本方治疗过宫外孕。若干血内结者,其效不佳。总括本方应用范围:①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的下焦蓄血证。②月经不调,先期作痛,经水不行,症瘕结聚。③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停留。又治噎膈之积血者。④产后恶露不下,腹中作痛,胎盘残留,出血不止,或子死腹中,或恶露不下,喘胀欲死。⑤吐血势不可遏,为瘀热内盛者,并可治小便淋血。⑥上部充血,如脑充血,齿龈充血性炎证,代偿性月经等。

  2.疗往来寒热,胸胁逆满。(《古今录验》)

  3.治下焦蓄血,漱水迷妄,小腹急痛,内外有热加生蒲黄。(《直指方》)

  4.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本方加当归大剂料,不过三服立愈。(《儒门事亲》)

  5.吐血势不可遏,胸中气塞,上吐紫黑血;打扑内损,有瘀血者必用。(《证治大还》)

  6.龋齿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为丸服之。(《张氏医通》

  7.脑充血,精神异常兴奋,发狂,头痛,脑胀,眼结膜充血炎证,齿龈充血性炎证,妇人月经困难,月经不顺,胎盘残留之下血不止,胎死腹中,吐血,鼻衄,齿龈出血,痔肿出血,肛门周围炎。以下腹部急结,及少腹两侧有索状物,并有上冲与瘀血充血等证为标的。(《古方临床之运用》)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

猜你喜欢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