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四逆散

四逆散朗读
胡希恕注: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去黄芩、大黄、生姜、大枣、半夏加甘草而成。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

四逆散原文

四逆散方:

柴胡、芍药、枳实(破,水渍,炙干)​、甘草(炙)​。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去黄芩、大黄、生姜、大枣、半夏加甘草而成。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少阳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本条所述明明是少阳病,而冠之以少阴病者,可有以下二义:①原本少阴病,今传入半表半里而转属少阳也。②由于热壅气郁,血行受阻,因致脉微细、四逆,形似少阴病的外观,因以少阴病冠之,教人加以鉴别也。不过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又由于本条所述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治,则痢疾有用本方的机会甚明,宜注意。本

方治阳痿效佳,如胡老治验案:薛某,男,38岁,1965年10月13日初诊。患阳痿不举已两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苔白微黄,脉弦细。证属少阳太阳阳明合病,与四逆散合桂枝龙骨牡蛎加川芎汤味: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2克,生牡蛎15克,生龙骨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川芎6克。结果:上药连进9剂,诸症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上方加川附子6克、苍术10克,又服6剂而痊愈。


桂本四逆散方 (此方有疑问,生附子做散剂安全吗?与宋本此方差别大)

[原文]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注】桂本四逆散是四逆汤改为散剂,此条文存疑待考!宋本四逆散是甘草 (炙)   枳实 (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四味等比例打散用。两者差别巨大,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相关条文]

【11.39】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方义]

  此宣达阳气、解除肝郁之方。

  [主治]

  阳气被寒邪所郁,形成热厥,四肢厥逆,兼寒热往来。但必须具有胸胁满痛,心下拒按,或肝气郁滞,脉沉等。此方治肝气郁滞、寒热、腹痛拒按、脉沉者有效.痢疾兼有寒热证者也有效。

  按:仲景原文有“少阴病”三字,根据实践认为,绝不是真正阳虚的少阴病,乃貌似神非的证候。所以《医宗金鉴》云:“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正说明这一点。

  [药品]

  炙草一至三钱 柴胡一至二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枳实一至二钱

  [加减法]

  咳及下利者加五味子、干姜;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制服法]

  将以上四味药共为细末,作为散剂,每服一钱,每日服二至三次,开水送下。或以所加之药煎水送服。

  也可煎汤服: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柴胡升达阳气,故能治寒热往来,胸胁痛满,及由闭郁形成的厥逆证;芍药和肝,疏通血脉,故能治腹痛痢疾;枳实导滞,治心下拒按;甘草和中,以补正祛邪。

  [禁忌证]

  恶寒蜷卧、腹痛下利之四逆证忌之。因为这是四逆汤的症状。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亡阳寒证、四肢厥逆之方。

  (2)治痢疾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泄利下重有互相启发之作用。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本方主之。(318)翰卿按:“少阴病”指脉微细而言,实际上本证的脉微细并不严重。根据实践,大多数兼有肝经郁滞之证。所以,除了轻度的寒热往来和心下不舒外,并没有其他的显著寒证,也没有其他的显著热证,更没有不敢吃寒凉食品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古人“阳为阴郁”之说是正确的。原文“少阴病”三字,我认为,绝不是真正阳虚的少阴病,乃貌似神非的证候。​《医宗金鉴》​“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正说明了这一点。

  2.鼻渊,由肝火上熏肺部,上下之气隔塞所成者,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蛎甚效。(蕉窗杂话))

  3.治痢疾累日,下利不止,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中结实而痛,里急后重者。(《类聚方广义》)

  4.医案:诊得六脉举之有似沉细,按之数大有力,察其面青肢冷,爪甲鲜红,此火极似水,真阳证也,暂拟四逆散一服,继以大剂寒凉为合法也。

  翰卿按:本条辨证关键全在脉按之数大有力,爪甲鲜红,如果惑于脉沉细,面青肢冷的假像,而误投热剂,必致误人性命。(《伤寒论译释》)

  映淮按:陆氏云:“四逆散即大柴胡之变方……绝非少阴证。本条四逆旧注为热厥,然热厥又非本方所能开,本方实治后世所谓肝郁之病。​”临床运用应以肝郁寒热,脘部拒按,脉象沉弦为标的。

少阳病

《伤寒论》少阳病篇条文仅10条,主要讲述了判定提纲、治则及治忌。其方证及有关病因病机论述,散在于太阳、阳明、少阴等篇以及《金匮要略》中。因此,要解读少阳病,不能只看《伤寒...

少阳病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桂枝加葛根汤方(倪海厦常用来治疗学生跑操汗出后的感冒,也治面瘫嘴歪眼斜;急性扁桃体炎+连翘金银花浮萍蝉蜕,少商、商阳放血,扁桃体点刺放血,针刺后溪+照海;颈椎病;)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肝著汤;两腋疼痛,不能转侧身,肝经络过之处)[原文]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