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猪苓汤

猪苓汤朗读
猪苓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效果更佳;可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低压较高者;治泌尿系统结石,可以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低压高的高血压,排结石后血压恢复正常)

猪苓汤原文

猪苓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效果更佳;可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低压较高者;治泌尿系统结石,可以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低压高的高血压,排结石后血压恢复正常)

  [原文]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用法]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相关条文]

  【3.91】夫病在诸脏,欲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仿此。

  【9.47】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9.48】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11.40】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汉方应用】尿量减少,排尿困难,舌苔湿润,略干燥,排尿不净,发热无汗,下痢,手足冷,蛋白尿(有尿血者加木通、术)。急、慢性淋病,尿道炎,膀胱结石,肾盂肾炎,肾病变,肾结核,肾结石。

  [方义]

  此滋阴清热利水之方。

  [主治]

  少阴病,阴虚有热,水邪停蓄,或下利咳呕,心烦不眠。但都必须具有小便不利、口渴、喜冷性饮食等症。

  [药品]

  猪苓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等份(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温服。

  [用药大意]

  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利水清热,阿胶滋阴。

  [禁忌证]

  (1)阳明病,发热,汗出多,口渴,喜冷饮,小便不利者,不可服之。因为此是热甚伤津之证,恐重伤其津液也。

  (2)不喜冷饮的小便不利,虽系水邪停蓄,也不可用。因为此系阳虚有寒,水邪不化之证,用之阳愈虚,水愈不化也。

  [类似方剂参考]

  (1)人参白虎汤:此治热盛伤津之口大渴、小便少的方剂。

  (2)五苓散:此通阳散寒利水之方。

  (3)猪肤汤:此治下利心烦咽痛,偏重滋阴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本方主之。(223)

  翰卿按:本方所治之证,表面看与五苓散证相同,所异者寒热而已。本方所治小便不利属热,五苓散所治小便不利属寒。“脉浮发热”​,必不兼恶风寒的证状;“渴欲饮水”必兼有喜冷饮的现象。​“小便不利”是本方主证,是少阴阴虚有热,水邪停蓄的证候。可见本方为育阴清热、利小便之方。​《伤寒论译释》云:本条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很近似,二证均有发热,渴欲饮水。所不同者,一是烦渴大汗,小便通利,纯属热灼伤津;一是小便不利而无大汗,为阴虚有热,水气不利。

  2.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翰卿按:阳明病本来就没有利小便之治,因阳明燥热,汗出过多,小便量相对减少,表面上也有口渴、小便不利之类似猪苓汤的症状。仲景恐误认、误治,故而重为叮咛,所以遇到这种类似证时,当注意鉴别。

  映淮按:渴因于汗多津伤,故不可与猪苓汤。伤津之渴之辨,可参考 223 条之按语。

  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本汤主之。(319)

  翰卿按:“少阴病”​,指阴虚有热之证而言。本证重在下利、咳、渴、心烦,其必兼小便不利。因为“下利”是水偏走大肠,所以有利小便的必要;咳、渴、心烦是阴虚有热的具体症状,所以需要阿胶、滑石滋阴清热;至于“呕”​,系胃中水逆的一种表现;“不得眠”也是阴虚有热的症状,不需要着重治疗,因为主证愈副证可随之而愈。陆渊雷云:猪苓汤所治系湿热证,其病变在膀胱、尿道,非真少阴病也。

  4.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作痛者。(《类聚方广义》)

  映淮按:陆氏云:“本方虽以猪苓名汤,实以滑石为君,阿胶为臣,余三味不过佐使耳。阿胶专为止血……。​”故本方治血淋有效。

  5.满身洪肿,虽力按之,放手即胀起如故,其肿如是之甚,曾不碍其呼吸,气息如常者是猪苓汤证也;又一种,肿势如前,虽腰以下满肿,而肩臂胸背绝不肿,呼吸如常者,亦可用猪苓汤,不必问渴之有无。(《导水琐言》)

  【典型医案】

  产后癃闭

  阚某某,23岁,业医。新产未久,小便癃闭,小腹胀急拘痛,心烦渴饮,但以尿闭故,不敢稍饮。病急投诊,先是西医利尿剂,无显著效果,惟导尿方可缓解一二。越三日,又因导尿所致尿道口肿大,痛苦难当,乃邀予会诊。视其舌质红而无苔,脉来洪数无伦。据悉,初由失利而胀急,继转胀急而拘痛。病系产后血虚,阴阳失调,膀胱气化不利,水热搏结使然。取育阴利水法,宗仲景猪苓汤意,加乌药、小茴以行气,俾使阴阳互根,小便自然通利无阻。顿服1剂溲利,再剂尿溲如注,胀痛除;3剂病乃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易聘海医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0年3月)

  淋证(肾盂肾炎)

  例1

  1985年8月曾治一42岁孙姓男性病人。初诊:发热38.7℃,头痛,腰酸痛,尿频尿急,尿量少,口渴欲饮,舌燥质红,脉细数。尿检: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及蛋白等。细询病史,曾患肾盂肾炎多年,疲劳则发作,久治不见除根。处方:猪苓12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泽泻9克阿胶(先烊化)9克。5剂。服2剂后热退,头痛解。服完5剂,诸恙悉除。后又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善后。(何任医案)

  例2

  患者女性,47岁。1956年4月5日初诊。患慢性肾盂肾炎多年,长期反复发作,注射抗生素不大见效。4日前遇风雨,衣衫尽湿,次日即发寒热,伴见尿频急,腰痛,血尿。体温39℃,晨低暮高,寒热往来,不欲饮食,欲呕,头痛肢楚,口苦,腰痛,尿频急短赤,舌红苔黄白腻,脉弦数。宜先以柴胡桂枝汤加味以解其外:柴胡桂枝汤加茯苓、白术、猪苓。服2剂。二诊:4月7日。药后热退,头痛肢楚口苦等症大减。仍有腰痛,尿频急短赤涩痛。昨夜心烦睡眠不安,微有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外证已解,见阴虚里虚热证,可用猪苓汤治其本: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滑石24克阿胶10克(另炖烊冲)。服3剂。三诊:4月12日。各症大见好转,小便利,转长,不涩痛,尿色不红。食欲及精神皆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续服上方7剂,病愈停诊。(张志民医案)

  癃闭

  老人包庆云,72岁,素患痰饮之疾。1972年2月初咳呛哮喘,时有发热,经西医注射青、链霉素,咳呛发热俱减。突然变病为小溲不得通利,泄泻不能自主。其子急延余治。望其面色灰黄,有气无力;诊得脉来一呼一吸七八至,重按则微;苔厚腻而舌质干红。此气阴大伤而湿浊内阻。湿邪下注膀胱,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脾气虚弱,湿邪侵及肠胃,是以纳谷少进,泄泻不止。虚中挟实,证属危重,治实则恐其脱,治虚则恐碍实。忽思《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是时也,标本俱急,唯有标本同治,养气阴渗湿邪,轻药重投。方用:党参45克猪苓12克茯苓30克生白术9克泽泻12克陈皮6克飞滑石15克(包煎)清炙草3克阿胶12克(烊)。

  服药2剂,脉渐收敛,泄泻已止,然而小溲仍不通畅,其色带红。脉来略数,重按则弱,舌少苔。正气渐复,湿邪渐去,再拟滋养气阴,通利水道可也。方用:党参30克生白术9克猪苓9克茯苓30克泽泻9克·239·车前子12克阿胶12克(烊)生熟苡仁各12克清炙草4.5克。服此方 3剂,小溲通,纳渐进,精神渐复,然后投以五味异功散而复元。随访至1974年7月,未见复发。(连建伟医案)

  评议

  猪苓汤方中猪苓甘平,以淡渗利湿见长,​《本经》谓其“利水道”​,为君药;茯苓甘平,淡渗利水,泽泻甘淡利水,性寒又能泻膀胱之热,为臣药;滑石甘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利水道,使水热俱从小便而解;阿胶甘平,滋阴润燥,且能防止诸药渗利伤阴之弊,为佐使药。五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去而热解,阴复则渴除,而成利水清热育阴之剂。但总以利水为主,清热育阴次之。本方与五苓散虽同属利水之剂,同治水气不化,小便不利,亦同用利水之二苓、泽泻。但五苓散证属外有表寒,内有蓄水,气化不利;本方证属水热互结,更伤阴液,阴伤而气不化津。见证虽同,其因有异。故五苓散以二苓、泽泻配白术崇土制水,桂枝通阳化气,为化气利水法;本方则以二苓、泽泻配滑石清热,阿胶滋阴,为育阴利水法。正如《医方集解》所说:“五苓泻湿胜,故用桂、术;猪苓泻热胜,故用滑石”​,确为简明之论。案一患者,产后阴虚血弱,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水热互结而致癃闭。在服用西药无效的情况下,予仲景猪苓汤育阴利水。然而无阳则阴无以化,必待气化而水湿亦化,故又加入乌药、小茴温通化气,配伍得宜,故3剂而愈。

  淋证例1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符合《金匮》猪苓汤证,兼见舌燥质红,脉来细数,更是阴虚有热之明征,故投猪苓汤原方。正如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博士所说:本方能“去下焦之邪热,有利尿之效,用于消退尿路炎证”​。

  淋证例 2先见寒热往来,不欲饮食,欲呕,头痛肢楚,小便频急短赤等证,故先投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发散风寒,并加入猪苓、茯苓、白术淡渗利湿。复诊时外证已解,然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证,兼见心烦,睡眠不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改用猪苓汤治其实而补其虚,随其所得而攻之。

  案三癃闭,属气阴大伤而湿浊内阻。以古稀高龄,脉来一呼一吸七八至,重按则微,舌苔厚腻而舌质干红,正虚邪实,确属棘手。此时唯有留人治病,轻药重投,背水一战。投以仲景猪苓汤合钱乙异功散,滋阴利水,益气化湿,使利湿而不伤气阴,补气阴而不碍利湿。药证相符,故能力挽狂澜,使气阴渐复,湿邪渐去,脉渐收敛,再以原方减其制以善后。至同年8月,老人又泄泻、发热,其子恐其旧疾复发,急延余治。余按其脉数,望其舌苔黄厚,乃属实属热之证,经投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广木香、白芍、车前子、泽泻、银花,3剂而愈。苏东坡曾说:“差之亳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可不慎乎!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肾炎、肾盂肾炎、肾脏结核、肾积水、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少尿、肾摘除术后尿闭症等。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
栝蒌桂枝汤方(脑膜炎有汗时)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