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柏皮汤。汉。阳明病。 [主治] 黄疸,没有可汗之表证(如发热,无汗恶寒等),没有可下之里证(如腹满拒按,大便不利等),而只有内热喜冷等现象。
栀子柏皮汤方(治疗皮肤发黄)
[原文]
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用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相关条文]
【9.84】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方义]
此清热燥湿,治黄疸之方。
[主治]
黄疸,没有可汗之表证(如发热,无汗恶寒等),没有可下之里证(如腹满拒按,大便不利等),而只有内热喜冷等现象。
[药品]
栀子三至五钱 黄柏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栀子、黄柏清热燥湿,炙草和中补正。
[禁忌证]
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有腹痛拒按、便秘之里证者忌之。因本方没有解表攻里的作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此治黄疽有表证,发汗之方。
(2)茵陈蒿汤:此治黄疸有里证攻下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伤寒,身黄发热,本汤主之,(261)翰卿按:“身黄发热”,指由于身黄而后才见发热。说明这种热并非表热,故不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而只用本方清里。方中用甘草者,恐苦寒伤胃也。有注家认为本节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节方药互错,本节之发热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表热证,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文中的瘀热在里正是本方之证,这种说法和西仲潜氏所说同一意义,可作运用之参考。
2.本证当有无汗、小便不利等证,文中虽未提及,我们在临床诊断时,也还是应该注意的。(《伤寒论译释》)
3.治温病发黄。(《肘后方》)
4.治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者,湿热相搏,微者宜服。(《宣明论》)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汤。汉。太阴病。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小青龙汤。。仲景之湿病。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仲景之伤燥。[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仲景之伤燥。[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汉。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