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汤。汉。少阴病。桔梗汤方 咽喉肿痛有痰涎者,或喉痈脓成将溃时期,用之有效。(治咽喉痛、嗓子痛;肺已化脓)
桔梗汤方(治咽喉痛、嗓子痛;肺已化脓)
[原文]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方证指要】
甘草汤以咽痛急迫为主证;桔梗汤以咽喉赤肿而痛,吐浊沫为主证。
【凭证用方】
甘草汤,治咽喉急迫而疼痛,并治痈疽将发,消肿逐毒。桔梗汤,治咽喉急迫,而内发赤肿或化脓,并治喉痹,肺痈吐脓等证。
【诸家经验》
《伤寒论辑义》引徐说:甘草一味,单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喉痈者,骤煎四两,顿服立愈,则其清少阴客热可知,所以为咽痛专药也。又,单味甘草汤功用颇多,《玉函经》治小儿撮口发噤,用生甘草二钱半,水一盏,煎六分,温服,令吐痰涎,后以乳汁点儿口中。
《千金方》甘草汤,治肺痿吐涎方,心中温温液液者。又,凡服汤呕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三两,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服之不吐,益佳,消息定,然后服余汤,即流利更不吐也。此类不胜枚举。
《类聚方广义》凡用紫圆、备急丸、梅肉丸、白散等,未得吐下快利,恶心腹痛,苦楚闷乱者,用甘草汤,则吐泻俱快,腹痛顿安。
《医鉴》毛细支气管炎,如用桔梗汤,桔梗白散或瓜蒂172散,可能一举而收奇效。《述义》云:桔梗汤,肺痈排脓之治也。
《药征》用桔梗之证,浊吐腥臭,久久吐脓者也。
《外台秘要》近效一方(即甘草汤),疗赤白痢,日数十行,不问老少。《圣济总录》甘草汤治热毒肿,或身生瘭浆者。又,治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
《千金方》治阴头生疮,蜜炙甘草末,颇颇涂之,神效。《直指方》痈疽秘塞,生甘草二钱五分,井水煎服,能导下恶物。乳痈初起,炙甘草二钱,新水煎服,仍令人咂之。
《青囊琐探》小儿啼哭不止,以甘草汤二钱许,浸热汤,绞去渣与之即止。又,伤寒不省人事,经日谵语,不得眠者,以五六钱煎汤,昼夜陆续与之,有神效。又,癫疾搐搦,呕吐,角弓反张,及呕吐不止,汤药入口即吐者,用半夏、生姜、竹茹、伏龙肝之类而益剧者,本方煎汤服,有奇效。《锦囊秘录》国老膏(系甘草汤熬制者),一切痈疽将发,则能消肿逐毒,使毒气不内攻,其效不可具述。《得效方》独胜散(即甘草汤)解药毒、蛊毒、毒虫、蛇毒。又,治小儿遗尿,大甘草头煎汤,夜夜服之。《丹溪心法》骑马痈,用大粉草,带节四两,长流水一碗,以甘草淬焙,水尽,为末,入皂荚炭少许,作四服,汤调顿服,效。《李迅痈疽方》治阴下悬痈,用横纹甘草一两,四寸切段,以涧长流水一碗,以文武火,慢慢蘸水炙之,自早至午,冷水尽为度,劈开视之,中心水润乃止,细剁,用无灰酒二小碗,煎至一碗,温服,次日再服,便可保无虞。此药不能急消,过二十日,方得消尽(简侯按:日医喜多村秀城云,将甘草煎膏,稠厚,热酒化服,有奇效,名炙甘草膏)。《至宝方》小儿尿血,甘草一两二钱(一作五分)水六合,煎二合一岁儿,一日服尽。
《外台》桔梗汤,即桔梗二两,炙甘草二两,治肺痈之初起者。《圣济》于桔梗汤内,加恶实(即牛蒡)微炒,各一两,竹叶十片,名桔梗汤,治咽喉生疮疼痛。《三因方》于桔梗汤内加荆芥穗,名荆芥汤。《济生》名三神汤,治风热,咽肿,喉中如有物哽,咽则痛甚。《直指方》于桔梗汤内,加生姜,名生姜甘桔汤,治痈疽诸发毒,气上冲咽喉,胸膈窒塞不利。《小儿方诀》于桔梗汤内,另入阿胶(炮过),煎至五分,每服二钱,名甘桔散,治涎热,咽喉不利。《御药院方》于甘桔汤内,加杏仁,治胸中结气,咽喉不利,下一切气。《圣济》于本方,加麦门冬、青蒿心叶,名麦门冬汤,治肺痈吐脓。《肘后方》疗喉痹,用桔梗、甘草(炙)各一两,煎服即消,有脓即出,云系传用神效方。简侯按:本方随证加一二味之药甚多,殊难殚述,惟在医者视病情如何而加用之耳。
高齐民先生经验:
少阴病咽痛,非太阳病咽痛。少阴病无恶寒发热之表证,太阳病则先见桂枝汤证, 合并咽痛。临床应用时不辨太阳、少阴,一见“咽痛”就开桔梗汤,非仲景之意。少阴 病咽痛为虚火,用桔梗意在辛开苦泄。仲景在方药加去中仅“咽痛”加桔梗。
《本经疏证》一书中说,桔梗“苦者以开揭肠 胃蓄积,辛者使从肺泄为出路,诸家谓升提、为舟楫,似矣。”
《药征》以其主治“浊唾 肿脓也,旁治咽喉痛。”桔梗有排脓治痈的功用。桔梗宣肺气以祛痰排脓,甘草清热解毒 以润肺化痰,一宣一清,郁热散,肿痛消,妙不可言。仲景加去法中,有“利止脉不出” 去桔梗之例。扁桃体肿大,咽痛,初用栀子、干姜;不效,可用栀子、干姜加桂枝甘草汤;若是 寒包热,则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恩师宋孝志先生,治少阴病咽痛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房室咽痛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阴肾脏,循喉咙,挟舌本。”故《伤寒杂病论》将咽喉列入 少阴病中。桔梗甘草汤,因其药味少,分量轻,临床应用时很少单开处方,都把它作加 药加入复方。我常开桔梗甘草汤泡茶饮治咽痛。1958年8月,我嗓子痛,因嫌药味少, 将桔梗开了 12g,甘草10g。先父在药铺坐堂,一见桔梗12g,严厉批评说:“苦桔梗,味 极苦,不亚于黄连,咽痛治不好,把胃给治坏了”,仍按仲景法给了我3g泡茶饮。故用 药不忘“轻可去实”,若用于排脓也只用9g。《伤寒杂病论》用桔梗者共计7方。桔梗的功用:(1)排脓治痈;(2)宣肺利咽; (3)升降肺气。
[相关条文]
【11.32】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14.21】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5.3】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汉方应用】扁桃腺炎或扁桃周炎之呕肿痛。
[方义]
此祛痰排脓,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之方。
[主治]
咽喉肿痛有痰涎者,或喉痈脓成将溃时期,用之有效。
[药品]
桔梗三钱至一两 甘草五钱至一两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桔梗消炎,祛痰排脓,甘草清热解毒。
按:此方一般咽痛初起时都宜随时取用。喉痈化脓将溃时,桔梗大量用之,有开破之效。
[禁忌证]
喉痛兼有发热恶风寒之表证,或兼有口苦喜冷之火证,不宜单纯使用本方。因药力较轻不能胜重任。
[类似方剂参考]
(1)养阴清肺汤:此治阴虚咽喉干痛夜间较重之方。
(2)普济消毒饮、银翘散加马勃板蓝根汤:此都是治温热咽喉疼痛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本方。(311)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本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篇》)
3.治喉痹肿痛,饮食不下。(《太平圣惠方》)
4.痘疮初出咳嗽,到今未愈者,是肺中余邪未尽也,宜本方。(《证治准绳》
5.治甘草汤证而有脓,或黏痰者。(《方极》)
6治咽喉郁结,声音不闻。于桔梗汤内加诃子各等分,生熟亦各半,为细末,食后沸汤调服。(《经验秘方》)
7.治斑已出,时时与之,快咽喉,宽利胸膈。(《兰室秘藏》)
8.治心脏发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玉机微义》)
【典型医案]
《诊余录》:常熟鼎山高渭荣。春初咳嗽,至仲春痰中带血,味兼腥秽。延他医治之,进牛蒡、豆豉、枳壳、厚朴等,服后逾甚。邀余诊脉,细数无力,咳嗽痰血昧臭,曰:肺痈将成。胸有隐痛,络瘀尚未化脓,尚有壅塞,肺叶所坏无几,急速开提,使脓外出,不致再溃他叶,拟桔梗甘草汤、《金匮》旋覆花汤合《千金》苇茎汤。因其脓成无热,用芦头管干者一两,煎汤代水。服三剂,每日吐血脓臭痰一茶盏,至四日脓尽而吐鲜血,臭味亦减,未尽。将前剂去桃仁、桔梗,加枇杷叶、绿豆皮等,服五六剂,血尽。再进以《金匮》麦门冬汤、千金甘草汤等,加沙参、石斛、百合等清肺养胃而愈。再以甘凉培土生金,调理一月,强健如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竹茹半夏汤。汉。仲景之伤暑。[原文] 竹茹二两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半夏半升
下瘀血汤。汉。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下瘀血汤方(南阳林山注:脑溢血可用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䗪虫二十枚(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小承气汤。汉。阳明病。小承气汤方(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 [原文]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小青龙汤。。仲景之湿病。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仲景之伤燥。[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