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苦酒汤

苦酒汤朗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之证。按:此少阴病不是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乃专指邪热侵入咽喉之证而言,因咽喉系少阴经脉之所过也。此方对于一般热性咽喉红肿疼痛,有痰有热者都有效。

苦酒汤原文

  苦酒汤方

  [原文]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用法]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醋)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方解:

  本方以苦酒为君,半夏、蛋清为臣。苦酒苦酸,能清肿敛疮;半夏辛滑,能 祛痰散结;蛋清甘寒入肺,能润燥利窍。所以本方有祛痰散结、疗伤治疮的功能。

  高齐民先生经验:

  我用此方,将半夏放醋中煮(50ml浸泡10分钟,用文火煮5分钟)​,取汁待温加入 蛋清1~2枚,搅匀即可服用。不能一饮而尽,要少少含咽之。每日服1副药。本方主要用于咽喉糜烂或化脓生疮,先用桔梗甘草汤消炎排脓,再用苦酒汤疗疮, 是临床常用方。桔梗甘草汤可作为加药,加入麻杏石甘汤,或银翘散中、千金苇茎汤中 ……而苦酒汤不能作加味药,只能独立使用。

  临床上热毒生疮的发展规律,一般分3个阶段:红肿是初期,化脓是中期,溃疡是后 期。红肿期辛散消肿,桔梗甘草汤加蒲公英;化脓期用排脓散或排脓汤,或慧茂附子败 酱散;溃疡期宜清热排脓,敛疮止溃,用千金苇茎汤;恢复期养阴清余热,用养阴清肺汤等。《伤寒杂病论》用半夏合计42方:​《伤寒论》18方,​《金匮要略》24方。仲景加去法中,加半夏者有“呕者”​“心烦吐痈、不能食欲”​“肺虚损不足”等项, 当与其功效有关。​《本经疏证》言半夏“辛取其开结,平取其止呕,滑取其入阴,燥取其 助阳”​。

  半夏的功用:​(1)燥湿化饮;​(2)和胃降逆;​(3)开胃止呕;​(4)通阳辟阴;​(5) 入阴散郁(热)​;​(6)化痰开结。近代对半夏的应用,清半夏长于化湿痰,姜半夏长于止呕,法半夏善于燥湿,半夏 曲则多用于化痰消食。醋,俗呼苦酒,又名法醋、美酒等。​《伤寒杂病论》中,用醋合计3方(苦酒汤,蜜 煎导,芷芍桂酒汤)​:​《伤寒论》2方,​《金匮要略》1方。醋的功用:​(1)酸收敛疮;​(2)散邪敛正;​(3)解毒杀虫。临床报道:苦酒汤治疗(1)咽痛属痰热郁闭之证;​(2)失音,诊断为咽喉炎;​(3) 食道炎;​(4)耳咽管发炎。

  [相关条文]

  【11.33】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汉方应用】咽部生疮疼痛,发声困难。急性扁桃腺炎,咽头溃疡,喉头结核。汉方用法:卵壳中加入半夏2,再加入2或3倍稀释的醋煮沸,去掉半夏,加半个蛋白。

  [方义]

  此清热祛痰,消肿解毒,治咽喉疼痛之方。

  [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之证。

  按:此少阴病不是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乃专指邪热侵入咽喉之证而言,因咽喉系少阴经脉之所过也。此方对于一般热性咽喉红肿疼痛,有痰有热者都有效。

  [药品]

  生半夏一枚(研) 苦酒(醋)一酒盅 鸡子一枚(去黄留白)

  [煎服法]

  将半夏和醋放入鸡蛋壳内,用铁丝做成一个环,把鸡蛋壳放在环上,用火煎三沸,取起稍冷,少少含咽之。用砂锅煎之也可。

  [用药大意]

  半夏消肿去痰,开发声音;鸡子清、苦酒清热解毒,而治肿痛。

  [禁忌证]

  (1)咽喉干痛者不可用。因此为阴虚喉痛。

  (2)少阴寒证喉痛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桔梗汤:此清热消肿,治咽痛之方(但解毒力较差)。

  (2)养阴清肺汤:此治阴虚咽喉干痛之方。

  (3)通脉四逆汤:此治少阴寒证喉痛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本汤主之。(312)

  翰卿按:此少阴病不是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乃专指邪热侵入咽喉而言。言少阴者,因咽喉少阴经脉所过也。唐云川云:喉痛,乳娥肿塞,不能出声者,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且半夏为降痰要药,破之又能去痰,兼蛋清之润,苦酒之泻,真妙法也。本方对一般喉痛亦有效,陆氏试用于腥红热咽痛不可忍者,得意外奇效,乃清热解毒消炎之作用也。

  2.本方以止痛润燥为主,生半夏人口麻木,有止痛之能,而下达风痰,犹恐其失之燥也,渍之以苦酒,则燥气化,所以止痛涤痰而发其声也。鸡蛋白润燥……合以苦酒,润咽中疮痛,而滋养以补其伤也。(《伤寒发微》)

  3.中如有物咽唾不得,宜服此方。(《太平圣惠方》)

  4.治舌卒肿满口,气息不得通。(《千金方》)

  5.治卒心痛。(《肘后方》)

  6.少阴喉疮,喉干咽痛,睡起干燥较甚,痛微,时作时止,溃烂处色呆不鲜,不能言语,声不出,此乃阴邪上结,虚火不降,与毒火凝聚者不同,不宜寒下,当用苦酒汤。(《顾问大全》)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

猜你喜欢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
麻黄汤方(高烧无汗关节酸痛的感冒;又叫还魂汤) [原文]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