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汤。汉。少阴病。[主治] 少阴病下利厥逆,脉微头痛。但必须是寒邪直中之急性证,具有不喜冷性饮食及舌白而滑之表现。
白通汤方
[原文]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相关条文]
【11.35】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11.36】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方义]
此温中回阳,散寒止利,兼治头痛之方。
[主治]
少阴病下利厥逆,脉微头痛。但必须是寒邪直中之急性证,具有不喜冷性饮食及舌白而滑之表现。
[药品]
葱白一至二钱 干姜二至三钱 附子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姜、附回阳以止利,葱白通阳以治头痛。
[禁忌证]
没有头痛者不可用葱白;慢性下利较重者也不宜用,因葱白性散,防止虚脱也。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兼气虚之方。
(2)附子汤:此回阳补气、利水养阴之方。
(3)真武汤、茯苓四逆汤:此都是回阳止利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翰卿按:根据药品的作用,我认为本证除阳虚里寒外,必然有阳气被寒邪郁闭的现象。否则,四逆汤、理中汤都是最有效的方剂,似乎没有更用白通汤的必要。此需与临床先温里、后解表之法互相体会。
2.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本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翰卿按:据我的经验,白通汤证多在急性时期,若时间稍久,很少适用,因为葱白毕竟有散性,对单纯的阳虚证,应防其虚脱。通脉四逆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都使用葱白,一个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一个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皆着重在格拒方面,所以聊藉葱白以通阳,否则不甚相宜。脉暴出的现象最宜留意,因为经验少的人,往往误认为真正好转,致成笑柄。
3.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叙证很简,从方治推测,方中用干姜、附子,则知本证亦属脾肾阳虚。缘肾为一身阳气之本,脾胃为中阳之本,脾肾之阳俱虚,则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以本证一定还有脉微细,恶寒,四肢厥冷等证候。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恐甘草缓姜附之性,反掣急救回阳之肘,所以去而不用,加葱白取其急通上下阳气,所以本证还当有面赤戴阳现象。总的说来,本证当比四逆汤证严重。用葱白,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即所谓宣通阳气,使姜、附辛热之性,易以建功。服白通汤而下利仍不止,……相反格拒增甚,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正是汤药被阴邪所格拒的缘故,并非药不对证,所以仍主以白通汤,更加入咸寒苦降之猪胆汁、人尿,取其反佐作用,使热药不致被阴寒所格拒,以冀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亦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不过证势较白通汤证更为严重,若纯用阳药,必是格拒不人,所以用反佐以作诱导。(《伤寒论译释》)
4.白通加猪胆汁汤不但治霍乱吐泻,凡中风卒倒,小儿慢惊,其他一切暴卒之病,脱阳之证,皆建奇效,要以心下痞塞为标准耳。(《餐英馆治疗杂话》)
5人尿与猪胆汁之性皆凉,加于热药之中以为引导,则寒凉凝聚之处自无格拒,此从治之法也。其脉暴出者,提纲中以为不治,以其将脱之脉象已现也。而愚临证数十年,于屡次实验中,得一救脱之圣药,其功效远过于参芪,而自古至今未有发明。其善治脱者,其药非他,即山萸肉一味大剂煎服。无论上脱、下脱、阴脱、阳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用生净萸肉三两,急火煎浓汁一大碗,连连温饮之,其脱即止,脱回之后,再用萸肉二两,生淮山药一两,真野台参五钱煎汤一大碗,复徐徐温饮之,暴脱之证约皆可救愈。想此节所谓脉暴出者用之亦可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调胃承气汤。汉。阳明病。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栀子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栀子豉汤。汉。阳明病。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柴胡桂枝汤。汉。少阳病。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仲景之伤燥。[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