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理中丸

理中丸朗读
【注】别名:理中汤、人参汤。太阴病,吐利,腹满而痛。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脉沉迟无力、口不干不苦、小便清长、不喜冷性饮食等现象。

理中丸原文

理中丸方

[原文]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用法]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可益至三四丸。

【注】别名:理中汤、人参汤。

[相关条文]

【12.15】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12.4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汉方应用】血色恶,身体衰弱,手足发冷,腹部软弱,胃脘痞满,常胃痛,下痢或稀便,有呕吐感,流涎。喜甜味热饮,头痛,发烧。胃下垂,胃扩张,带下,急性吐泻,神经痛,恶阻,胃溃疡。

 

  [方义]

  此治太阴病肠胃虚寒之方。

  [主治]

  太阴病,吐利,腹满而痛。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脉沉迟无力、口不干不苦、小便清长、不喜冷性饮食等现象。

  [药品]

  人参二至三钱 炙草二至三钱 生白术二至三钱 干姜二至三钱

  [加减法]

  (1)脐上筑筑者,去术,加桂。脐上筑筑是脐上跳动,乃肾阳虚,水气不化而上逆之故。去白术,恶其补脾阳;加肉桂,取其温肾阳兼能降逆也。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呕吐多由于胃气上逆,故去升补脾阳之白术,加温胃降逆之生姜。实践证明,如再加半夏,更有助于降逆止呕之作用。

  (3)下多者,还用白术。下多,是由于脾胃虚而兼湿,用白术升补脾阳以止利。实践证明,如下多而兼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更效。

  (4)悸者,加茯苓。心下悸,是水气凌心,加茯苓以利水,水行则悸愈。

  (5)渴欲饮水者,加白术。脾阳虚,则水不能吸收上输于肺,故渴欲饮水,加白术者,补脾阳以助其吸收也:、

  (6)腹中痛者,加人参。腹中痛而喜按,是里气虚,故加人参以补之。

  (7)寒者,加干姜,因干姜善治肠胃之寒。但寒甚者,桂、附也宜加入。

  (8)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腹满宜宽中理气,白术甘能令中满,故去之。

  整理者按:理中去术加附子,有四逆加人参汤意。

  [制服法]

  丸剂倍加约量。共研细末,蜜丸三钱重,早晚米汤送下;汤剂按照现拟的分量,用水二至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人参、白术、炙单补肠胃之虚,干姜去肠胃之寒。

  [禁忌证]

  喜冷者忌之(此系热证);腹拒按者也忌之(此系实证)。

  [类似方剂参考]

  (1)小建中汤:此治肠胃虚寒,补力较少之方。

  (2)附子理中丸:此治肠胃虚寒,热力较胜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159)

  翰卿按:本节关键是什么为中焦下利?什么是下焦下利?根据药效体会,中焦下利指本汤所治的虚寒下利,即不喜冷性饮食、或食后不易消化而言;下焦下利是指滑脱不禁的证候而言。

  2.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本方主之。(386)翰卿按:“寒多不用水”​,是寒邪侵袭,不能化气生津,机体感觉水分不足,需要大量补充,但补充越多,越不能排泻,所以不吐即泻,形成类似霍乱的证候。其实水分缺乏,根本就没有利水以治之理。

  3.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本方。(396)

  翰卿按:“胸上有寒”​,胸字应是胃字误。这种胃寒,当是患病期间服凉药过多,所以久久不能痊愈,出现虚而兼寒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有确实的脉证作依据,绝不能遇到喜唾,便认为是胃上有寒。

  4.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千金方》)

  5.治产后阳气虚弱,小腹作痛,或脾胃虚弱,少思饮,或后去无度,或呕吐腹痛,或饮食难化,胸膈不利者。(《妇人良方》)

  6.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眼合不开。(《赤水玄珠》)7.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三因方》)翰卿按:这种吐血,必须四肢厥冷,脉微而弱方宜,用时干姜应改为姜炭。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朗读
()

猜你喜欢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
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
葛根加半夏汤方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葛根汤加治呕逆的半夏,故治葛根汤证而呕逆者。冯世纶解读:于葛根汤加半夏,实际其组成和功能与葛根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相似,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肠病毒;阿米巴痢疾;小儿手足口病可用此方;屁臭大便粘马桶;表邪下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