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牡蛎泽泻散

牡蛎泽泻散朗读
热性病后,腰以下发肿。但必须具有大小便不利、形气较实、脉象有力,喜冷性饮食等现象,方宜用之,否则即会犯虚虚之戒。慎之,慎之!

牡蛎泽泻散原文

牡蛎泽泻散方

[原文]

牡蛎 泽泻 栝蒌根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腥)

[用法]

上七味等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白饮即大米汤)

[相关条文]

【12.41】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方义]

  此滋阴清热、逐水消肿之峻剂。

  [主治]

  热性病后,腰以下发肿。但必须具有大小便不利、形气较实、脉象有力,喜冷性饮食等现象,方宜用之,否则即会犯虚虚之戒。慎之,慎之!

  [药品]

  牡蛎 泽泻 蒌根 蜀漆(暖水洗去腥) 炒葶苈子炒商陆根 海藻(洗)各等份

  [制服法]

  共研细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小便利者止后服.

  [用药大意]

  牡蛎、蒌根滋阴清热,其余诸药逐水消肿。

  [禁忌证]

  病后饮食减少,大便溏泻,腰困腿酸,脉象无力,喜温恶寒,为脾肾虚寒之证,虽同样的发肿,绝不可服。不可与有甘草的药同服,因甘草与海藻相反也。

  [类似方剂参考]

  (1)金匮肾气丸:此治腰酸腿困、喜温恶寒、肾阳虚发肿之方。

  (2)四君子汤加减:此治饮食减少、大便溏稀、脾虚发肿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本方主之。(395)

  翰卿按:病后多见虚热证,而本证却是实热证。使用本方不是单从肿的部位看,须从病人的体质、脉象来决定。我的体会,这种脉象应沉数有力,体质也不是虚弱状态,否则,补之尚虑不足,还能用这种峻剂以泻吗?

  2.病后,若气虚则头面皆浮,脾虚则胸腹胀满。此因大病之后下焦之气化失常,湿热壅滞,膀胱不泻,水性下流,故但从腰以下水气壅积,膝胫足跗皆肿重也。以未犯中上二焦,中气未虚,为有余之邪,脉必沉数有力。(《伤寒溯源集》)

  3.用于腰以上水气亦效。其病在虚实之间,若实者,可加大黄。(《方函口诀》)

  4.商陆治水肿最为峻快,服之二便畅行,肿亦随消;海藻本经有下十二水肿之文,盖催促淋巴还流之药也;泽泻葶苈诸味,皆逐在里之水,本方表里具治,故为水肿快药。治实肿阳水大验,不必腰以下肿,尤不必大病瘥后也。大病瘥后多虚肿,宜参苓术附之类。(《伤寒论今释》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朗读
()

猜你喜欢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
[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冷风过敏、风疹、荨麻疹常用此方+蝉蜕连翘二花有特效;)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