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蜀漆散

蜀漆散朗读
[原文]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用法]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匕。

蜀漆散原文

  [原文]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用法]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匕。

  【方解】
胡希恕注:蜀漆引吐逐饮,为截疟要药,伍以云母、龙骨,故治牡疟悸动不安者。

  冯世纶解读:蜀漆,味辛,平。为常山的嫩枝叶,即常山苗。其功能为引吐除饮,为截疟要药。云母,​《神农本草经》谓:​“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为补中镇静之药。龙骨,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谓主咳逆、小儿热气惊痫。​《名医别录》谓:​“疗心腹烦满……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可知亦为补中镇静之药,故本方治里虚寒饮的牡疟胸腹动悸或烦惊者。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疟寒多热少者。本方与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都治牡疟、疟多寒或但寒不热,但三方主治功能各不相同,本方主在温里逐饮化痰;牡蛎汤主在解表化饮;而柴胡桂枝干姜汤主在和解半表半里而祛寒饮。可见疟病的治疗,因表现的病位不同而用不同的方药。

  [相关条文]

  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本篇是专论疟病的,前面几篇都是把几个病合在一起,如痉湿喝,百合狐惑阴阳毒,一般是三种病、四种病合在一起。这里专论疟病,专论一个病,说明疟病古代就很多,流行广。 疟病最早...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朗读
()

猜你喜欢

桂枝加葛根汤方(倪海厦常用来治疗学生跑操汗出后的感冒,也治面瘫嘴歪眼斜;急性扁桃体炎+连翘金银花浮萍蝉蜕,少商、商阳放血,扁桃体点刺放血,针刺后溪+照海;颈椎病)
()
桂枝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有表证+湿) [原文]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
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
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