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古今录验》续命汤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一两,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出,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续命(汤《金匮》)相传治病痱,脉浮热甚血兼亏,桂麻姜杏石膏组,复有人参芎草归。
【方证指要]
以具有麻黄汤证、麻杏甘石汤证而有贫血虚弱者为主证。又有谓,此方有大青龙汤证而兼见贫血、疼痛与心下痞鞭之状也。
【诸家经验]
《方函口诀》此方用于偏枯之初期有效,其他产后中风,身体疼痛者,或风湿涉于血分疼痛不止者。
《述义》丹波氏云:此方即为大青龙之变方。又,为发表补虚对待之方,实为中风正始之剂。求真氏按曰:本方不过治脑出血之贫血衰弱而带表证者,故不得为中风正治之剂。丹波氏之言,不可全信。
《类聚方广义》妇人有于草蓐得风,头痛,发热恶寒,身体痹痛,腹部拘急,心下痞鞭,干呕微利,咽干口燥,咳嗽颇重者,若不速治,便成蓐痨,宜此方。
《备急千金》小续命汤,由麻黄、防已(《外台》引《崔氏》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川芎、芍药、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组成。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取汗。祛风扶正,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
《外台》大续命汤,即于本方加芍药、防风、黄芩,治手足挛急及不随;苦脚气上;中风,四肢壮热如火,挛急,或纵不随,气冲胸中;脚气痹挛不随,风毒攻四肢,壮热如火,头项挛急,气冲胸中等。又,小续命汤,治中毒风,身体拘急,口不能言等,于本方去人参,加黄芩,并治久失声,上气呕逆,面目肿。《保命集》厥阴泻利不止,脉沉迟,手足厥逆,脓血稠黏,此为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汤汗之。谓用有表邪宿于内,当散表邪,则脏腑自安矣。又,厥阴风泻以风治风,小续命、消风散主之。又,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金鉴》引赵良说:续命汤乃麻黄汤之变者。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肿者,亦以为风寒所致也。
【标准用药量)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杏仁各一钱,川芎七分八厘,余同前。
【凭证用方】贫血虚弱者感寒而发热喘,痛风,倭麻质斯,及类似中风之证。此方,发表补虚而治贫血,故仅能治身体一部不能自由之痱病,所谓外风也。若今时西医所称之脑溢血,中医所称之中风者,乃所谓内风也,本方实非正治之剂,学者须注意之。原文并治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典型医案]《洄溪医案》:
运使王公叙揆,自长芦罢官归里。一日忽昏厥遗尿,口噤手拳,痰声如锯,皆属危证。医者进参、附、熟地等药,煎成未服。余诊其脉,洪大有力,面赤气粗。此乃痰火充实,诸窍皆闭,服参附立毙矣。以小续命汤去桂附(编者按:此乃《备急千金要方》之小续命汤,下案同),加生军一钱,为末,假称他药纳之,恐旁人之疑骇也。戚党莫不哗然,太夫人素信余,力主服余药。三剂而有声,五剂而能言,然后以消痰养血之药调之,一月后步履如初。又,西门外汪姓,新正出门,遇友于途,一揖而仆,口噤目闭,四肢瘫痪,舁归不省人事,医亦用人参、熟地等药。其母前年曾抱危疾,余为之治愈,故信余,求救。余 秉曰:此所谓虚邪贼风也,以小续命汤加减。医者骇,谓壮年得此,必大虚之证,岂可用猛剂?其母排众议而服之。隔日再往,手揽余衣,两足踏地,欲作叩头势。余曰:欲谢余乎?亟点首,余止之,复作垂涕感恩状,余慰之,且谓其母曰:风毒深入,舌本坚硬,病虽愈,言语不能骤出,毋惊恐而误投温补也。果月余而后能言,百日乃痊。《橘窗书影》:广尾幕臣辻氏室,得外感,表证解后,右脚拘急,肿痛不能起步,而脉浮数。余诊曰:热虽解,而脉浮数。此为邪气下注,筋脉不能流通也。与续命汤,四五日愈。
《仲圣方证合一要诀》:作者 武简侯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汉。仲景之温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栀子豉汤。汉。阳明病。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仲景之伤风。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汉。太阳病。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儿童尿床+桑螵蛸;遗精+炮附子;盗汗,手淫严重不能自控;青年脱发、鬼剃头(斑秃))
葛根加半夏汤。汉。太阳病。葛根加半夏汤方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葛根汤加治呕逆的半夏,故治葛根汤证而呕逆者。冯世纶解读:于葛根汤加半夏,实际其组成和功能与葛根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相似,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