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术附子汤

术附子汤朗读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术附子汤原文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组成即“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可治疗关节痛而无表证者。​《伤寒论》中在桂枝附子汤证基础上而见“小便数,大便硬”转用此方,因其小便频数,而致大便硬,故去解表之桂枝,而以白术、附子一解痹痛,二收肾关,减其小便,津还而便自调。方中白术健胃,胃喜燥而恶湿,胃中停水则眩,故可以白术止其眩,其他症状则均是因白术而臆想。白术、附子配伍,不但逐湿解痹,而且治小便频数。于桂枝附子汤去桂代之以术,故治桂枝附子汤证大便硬而小便数、气上冲不明显者。

  冯世纶解读:在这里胡希恕老师提出:​“风湿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始终在表。​”值得注意。对桂枝附子汤方证,已明确属少阴证,以桂枝附子汤是强壮解表而治痹痛。胡老未明确指出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证的归类,但据方证分析,方中生姜发汗解表,配附子以解少阴之表;白术、大枣、甘草温里生津液,白术有生津液治大便硬的特能,故本方治大便硬的痹症,当归类于少阴太阴合病证。由此两方证可悟到:白术治太阴虚寒性便秘,临床屡用皆效。

  【参考处方】白术12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炮附子30~90克。上5味,先煎附子1小时,入4味,加水至600mL,续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歌诀】去桂加白术汤方,桂枝附子去桂汤,只因津伤大便硬,加术逐湿二便畅。

  【讨论归经】本方证属少阴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频利、大便偏干者。老年体虚骨节疼痛、风湿痹痛,偏虚寒又见大便干、小便频者。

  如刘渡舟医案:韩某,男,37岁,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大便干燥难解,每及天气变化则身疼转剧。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治以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附子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结果: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黏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改服肾着汤3剂,下肢不痛,行路便利。再服3剂而身疼痛亦止,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刘昆湘曰:暑邪肺为先受,逆传入心,其所以自气陷血者,必其人血分素有热也。暑邪陷血,内干于心,故心气热而神乱。心热,故烦躁夜卧不安。神乱,故谵语意识昏昧。
()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
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
理中汤方(脾胃寒湿,腹泻;又名人参汤) [原文]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
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