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洗)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射干麻黄汤方(实寒,痰水在气管,呼吸有声音,如同一种水鸟叫声;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紫苑+款冬花+五味子;治肺癌+桔梗汤+千金苇茎汤;金匮有紫苑款冬花) [原文]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大枣七枚
桂本射干麻黄汤方(实寒,痰水在气管,呼吸有声音,如同一种水鸟叫声;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紫苑+款冬花+五味子;治肺癌+桔梗汤+千金苇茎汤;金匮有紫苑款冬花)
[原文]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大枣七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宋本多紫菀、㰪冬花二味,麻黄用四两。
宋本射干麻黄汤方:
[原文]
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洗)半升。
[用法]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尤长于清痰泻火,以利咽喉。麻黄、生姜发汗解表,半夏、细辛、大枣降逆逐饮,故此治外邪内饮,而致咳逆上气、喉中痰鸣者。
【方证指要]
以喘迫、痰壅、喉鸣为主证。
【凭证用方】肺气肿,老人慢性气管支病,支气管性喘息,肺脓疡湿性气管炎等。
【诸家经验】
此方,除治伤寒咳而上气、喉中有水杂声外,并用于哮喘证及急性肺炎解散后,甚佳。广三氏谓,咳嗽甚剧,气上逆,喉鸣,涎沫不出者,以此治之,有良效;亦主干咳。又曰:喉鸣者,寒气侵肺,外邪包内热之结果也。《述义》云:今验肺胀证,多是宿饮为时令触动者,而不必具表候,则其用麻黄,适取发泄肺中郁饮,亦犹麻杏甘石汤之意。《医鉴》哮喘发咳,有不解之兆者,用此方有效。《圣济总录》于本方减去冬、菀、夏、辛、味,只用麻、射、枣,加甘草四味,治上气,脉浮,咳逆,喉中有如水鸡声,喘急不通呼吸,状甚危者,名麻黄汤。以井华水煎服。近贤简侯按:仲圣用五味子,多入细辛、麻黄、桂枝等队中,不令其专敛也。
吴考槃云:其法其方,简要切当,是与《金匮》并传而不朽者也。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又见喉中痰鸣明显者。
【典型医案]
《经方实验录》:有张大元者向患痰饮,初,每日夜咯痰达数升,后咯痰较少,而胸中常觉出气短促,夜卧则喉中如水鸡声,彻夜不息。当从《金匮》例投射干麻黄汤,寻愈。又,有杨姓妇素患痰喘之证,以凉水浣衣即发,发时咽中常如水鸡声,亦用《金匮》射干麻黄汤,应手辄效。又当其剧时,痰涎上壅,气机有升无降,则当先服控涎丹数分,以破痰浊,续投射干麻黄汤,此又变通之法也。
胡老医案:本方证常用于气管炎哮喘咳逆痰多、咽中不利者,多有良效。如治验:康某,男,49岁,1965年12月2日初诊。1958年脊柱骨折后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近1周受寒,咳喘加重,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咳吐白黏痰,量多,头痛,背痛,口干不思饮,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寒内饮化热的射干麻黄汤证:麻黄12克,射干10克,生姜12克,大枣4枚,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15克。结果:上药服3剂,咳喘减,稍能平卧。因口渴明显,汗出较多,上方加生石膏45克,服7剂咳喘明显减轻,可以平卧。
风寒夹饮(腺病毒肺炎)
谢xx,男,年龄8个半月。因感冒咳嗽4周,高热4天,于1961年4月17日住某医院。住院检查摘要:体温39℃,脉搏104次/分,发育营养中等,两肺呼吸音粗糙,有散在中小水泡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500/mm³,中性58%,淋巴41%,单核1%。尿蛋白(++)。咽拭子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少数绿脓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对各种抗生素均为阴性,咽拭子病毒分离为置型腺病毒,补体结合试验效价1.:32倍。胸透:右上肺有片状阴影。临床诊断:腺病毒肺炎。病程与治疗:入院前2周咳嗽痰多,至第10天突然高热持续不退,伴有呕吐夹痰奶等,食纳差,大便黄色粘稠,日一二次,精神萎靡,时而烦躁,入院后即用中药桑菊饮、葛根芩连汤加味、安宫牛黄散以及竹叶石膏汤等均未效,于4月21日请蒲老会诊:体温38~40℃,无汗,呕吐,下利,每日平均十多次,呼吸不畅,喉间痰阻,喘促膈动,面色苍白,胸腹微满,脉虚,舌红无苔。此属表邪郁闭,痰饮阻肺,正为邪遏之候。治宜辛温开闭,涤痰逐饮。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2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五味子30粒干姜1克紫菀2.4克法半夏3克大枣4枚进2剂后体温由40℃降至正常,烦躁渐息,微咳不喘,喉间痰减,呼吸较畅,面色渐荣,手足心润,胸腹已不满,下利亦减,脉缓,舌质红,苔少。郁闭已开,肺气未复。宜益气化痰为治,方宗生脉散加味。处方:沙参6克麦冬3克五味子20粒紫菀2.4克法半夏3克枇杷叶9克生姜2片大枣2枚进2剂后咳止,一切正常,观察4天,痊愈出院。(高辉远等整理:《蒲辅周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75年1月)
表邪寒饮(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
)罗xx,男,58岁,1979年10月8日。素有慢性气管炎,遇寒则作剧。近日途中遇风雨而形寒咳嗽,喘息不已,喉间痰声如拽锯,脉浮苔白,宜解表平喘蠲饮。射干9克麻黄6克北细辛3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4克生姜3片红枣5枚。3剂。药进1剂而形寒除,咳减,3剂尽而喘息平,复以原方加减而治愈。(何任医案)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下瘀血汤。汉。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下瘀血汤方(南阳林山注:脑溢血可用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䗪虫二十枚(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厚朴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白术附子汤。。仲景之湿病。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甘草附子汤。。仲景之湿病。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