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朗读
麦门冬汤方(嗓子哑,干咳,K歌后声哑;孕妇咳嗽;治疗肺结核和食道癌;春季过敏性鼻炎+麻黄杏仁+倪师鼻炎三药辛夷苍术石菖蒲)

麦门冬汤原文

麦门冬汤方(嗓子哑,干咳,K歌后声哑;孕妇咳嗽;治疗肺结核和食道癌;春季过敏性鼻炎+麻黄杏仁+倪师鼻炎三药辛夷苍术石菖蒲)

[原文]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方中麦门冬甘寒,滋阴以治咳为主,相比之下,天花粉滋阴以止渴为主,生地黄滋阴以血证为主。麦冬临床可用至八钱以上,方显其效,半夏下气,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健胃安中以生津液。故此治里虚津虚、虚火夹痰,因而咳逆上气、咽中枯燥、痰涎黏着不去者。
【方证指要]以咽喉干燥,上气,咳吐涎沫为主证,兼有面赤,口渴,脉弦数等。
【凭证用方]喉头结核初期,老人干咳,小儿久咳,肺结核咽燥,大病短气,咽喉不利等。
[诸家经验]​
《要诀》此方以逆上气,咽喉不利为目标。又云:此方为滋润清凉之剂,故必以皮肤及黏膜之枯燥为目的。​
《医鉴》口渴,多阳证;咽干、口燥有阳实证,亦有阴虚证。凡急迫症状之有一种征候,即屡现咽干、口燥之状,临床家应无忽诸。又,痫疾,其人不实,难于用泻心汤、鹊石散者用之,有止逆下气之效。
《方函口诀》此方《肘后》云:通用于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为的治也。​
《金匮》有大逆上气句,虽漫然不确,盖肺痿、顿嗽、劳嗽、妊娠咳逆等证,有大逆上气之意味,若用之,则有大效。又,小儿久咳,此方加石膏,有妙验。咳血,若用《千金》麦门冬汤之类方之意,加地黄、阿胶、黄连,则适合而能奏效。
又仿《圣惠》五味子散意,加五味子、桑白皮,则咳逆甚者,有效。又,老人津液枯槁,食物难以下咽,类似膈证者,亦可用之。又,大病后,饮药嫌恶,咽下有喘气,如竹叶石膏汤证,无虚烦者用之,皆咽喉不利之余旨也。
求真氏云:肺结核之枯瘦骨立,咳嗽频发,痰沫黏着于咽喉,而难咯出,呼吸浅表,心力减衰,发热不食,微渴者,用本方,屡得奇效。
​《证治摘要》本方,加地黄或石膏,治咳血,并血证后上逆。《外台》引本方去人参,加竹叶、生姜,名竹叶饮,疗骨蒸唇干,欲得饮水止渴。​
《圣济总录》麦门冬汤,治肺胃气壅,风客传咽喉烦闷。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麦冬主治在阳明,故本方证当属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

[相关条文]

【14.19】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汉方应用】咳嗽痰稠,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干咳,咽干,体力虚弱,皮肤枯燥,上火,声音嘶哑,烧胸,喉头结核,肺结核、百日咳、妊娠咳嗽等各种咳嗽。

【典型医案]​
《蕉窗杂话》:一人,过于劳碌,暇时,恣其酒肉,且食野猪肉,后大发衄血,经四十余人,不能治。三日后,自止。但因是左边头痛如裂,昼夜不安,辞归,请予治。见其人面如长枣,且问前医之治法,悉作血虚,用地黄类滋润剂。予云:吾惟用大剂麦门冬汤加黄连、石膏耳。不十日顿愈,此因诸医惑于血证之所致,而不知为厚味郁结,邪火之证故也。
嘈杂
谢xx,女,45岁,城关镇金溪村。脘中嘈杂,知饥不食,已缠绵月余,连服中西药未能奏效。诊得舌红苔白滑,脉来虚数,胃中嘈杂阵阵,饥不思食,心中空空,少气懒言,四肢无力,痰涎盛而多粘。查阅以前所服多是温胆汤、参苓白术散及西药胃舒平、多酶片之类。此属胃阴不足,虚火上逆所致,拟仿《金匮》麦门冬汤为治。
处方:大麦冬12克水法夏6克红参4克大枣5枚粳米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5克,服3剂。药后诸证见减,仍以前方迭进,数剂而安。(李阆候医案,录自浙江省中医学会:《杏林撷英》1982年8月内部资料)
鼻衄
陆xx,男,50岁,兰州大学干部。1980年3月23日初诊。患者于7天前突然鼻出血不止,尚伴有轻微咳嗽,平素有慢性气管炎和高血压病。住院后血压波动在150/100~120/80mmHg(20/13.33~16/10.67KPa)之间。化验:血红蛋白7克%,血小板124000,出血时间1分,凝血时间1分30秒。体查;鼻腔有渗血,无明显出血点。舌红苔薄白,脉关尺滑数有力而两寸无力。诊断为鼻衄。方用麦门冬汤止逆下气,方中去逗留热邪之粳米,加润燥之蜂蜜,再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方药:麦冬21克党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蜂蜜30克竹茹30克。水煎去渣入蜜,搅匀服。3剂。
二诊:服上药1剂后血即止,嘱其再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诊其脉,两寸较前有力。患者要求改治慢性气管炎,故又用二陈汤加杏仁、竹茹以治之。(权依经:《古方新用》甘肃人民出版社第1版1981年2月)

肺痿李xx,女,75岁,1981年1月22日初诊。高年形瘦体弱,素来不禁风寒,不耐劳作。稍受外感则每易发热咳嗽,稍有劳累则必定气喘息促。半月前因外感发热咳嗽,未得及时治疗,迁延时日,至今虽外邪自解,但口于咽燥,气喘息促,咳嗽频繁,吐出大量白色涎沫。面色萎黄,纳食少进,口淡乏味,精神疲惫,卧床不起。脉虚缓,舌质淡红少苔。此属肺痿之证,气阴二伤。治拟《金匮》麦门冬汤培土生金,以降冲逆。处方:麦冬12克党参12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10克大枣7枚茯苓10克粳米1把(自加)。1月25日复诊:服药3剂,纳食增加,口干、咳嗽大有转机,精神好转,已能起床活动。然仍面色萎黄,脉缓右关虚大,苔 薄而略干。脾气大虚,胃阴亦伤,再用前方加山药12克,炙黄芪10克。服7剂后,诸证悉除,已能操持家务。(连建伟医案)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
()
桂枝加葛根汤方(倪海厦常用来治疗学生跑操汗出后的感冒,也治面瘫嘴歪眼斜;急性扁桃体炎+连翘金银花浮萍蝉蜕,少商、商阳放血,扁桃体点刺放血,针刺后溪+照海;颈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