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加半夏汤朗读
越婢加半夏汤方(早期肺气肿)【方解】胡希恕注:于越婢汤加逐饮下气的半夏,故治越婢汤证咳逆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者。本方是由越婢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化痰、降逆、下气,加于越婢汤中,故治越婢汤证而有痰饮、咳逆上气者。

越婢加半夏汤原文

  越婢加半夏汤方(早期肺气肿)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用法]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于越婢汤加逐饮下气的半夏,故治越婢汤证咳逆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者。本方是由越婢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化痰、降逆、下气,加于越婢汤中,故治越婢汤证而有痰饮、咳逆上气者。

  【方证指要]

  以喘咳、多痰、气急、目胀出而有烦躁或呕吐者为主证,兼见鼻鼓扇等。其左右脉均浮大。

  简侯按:此方原方加石膏用至半斤,小青龙汤内加石膏,仅用二两,可知本方比小青龙汤加石膏证重,系治肺间郁热较深者。

  【诸家经验]​

  《方函口诀》此方主肺胀,其证咳而上气,济世千秋有喘气急甚,似支饮。然支饮之喘,初起胸痛,或手足冷,而气急不得侧卧;肺胀之上气,热势强而卒发,有目如脱状,然非难以侧卧。又,心下有水气,或肋下痛引缺盆者,宜小青龙加石膏也。

  《金匮要略新义》肺胀,可 方外治法:一说,肺胀与汗,可利,多属实证。后世书,无相当名称,余意,即今西医所谓肺气肿是也。西医所说急性肺炎相似,外治以芥子泥罨贴胸部,每约二十分钟,敷贴一次,引痰外出,甚妙。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越婢汤证兼见咳逆上气、两目发胀或头痛者。本方证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病,主要依据咳逆喘急、目突如脱特点,再审属外邪内热、内饮者,确实有验。

 

  【典型医案]​

  《医宗必读》: 社友孙芳其之女,久咳而喘(中略)。一日喘甚,烦燥。余视其目胀出,鼻则鼓扇,脉浮且大,肺胀无疑。遂投此方,一剂减,再剂愈。

  《逊园医案》:傅某之子,才五岁,咳嗽久而不愈。延诊时,见其喘急,目突泪流,莫名其苦,舌苔白而薄,脉浮数。时值夏至,诸医但以通套疏散药与之,无一应者。

  余曰:此症必用麻黄方效,不可拘泥时禁。即疏越婢加半夏汤。其父犹疑之,余引《金匮》​“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详细告之,因取药少少进服,不一杯而疾如失。可见经方之通神,匪夷所思矣。

  詹某,女,39岁,1964年10月12日初诊。昨晚受凉,咽痛,咳喘,喉中痰鸣,服氨茶碱2片喘稍缓解,但仍咳重,咳则两眼发胀、头痛,自感呼吸不畅,苔白腻,脉浮弦。此属外邪内热、饮气上逆,治以解外化饮,清热降逆,与越婢加半夏汤加杏仁:麻黄12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半夏12克,杏仁10克。结果:上药服两剂咳喘减,咽痛、目胀、头痛已,继服两剂,诸症皆消。(胡希恕医案)

  风寒犯肺(小儿支气管肺炎)

  金xx,女,1岁,1964年1月29日初诊。检查摘要:扁桃腺红肿,两肺布满水泡音。胸透:两肺纹理粗重模糊,并有小型斑点状浸润性阴影,尤以内中带为著,两肺下部有轻度肺气肿,心膈无异常。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300/mm*,中性79%,淋巴20%,酸性1%。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病程与治疗:患儿发热4天,已服过中西药未效,高热达39.6℃,咳喘气促,腹满膈煽,喉间痰声漉漉,鼻翼煽动,面青唇淡,头汗·118·出,时有烦躁,不欲食奶,大便稀溏,小便黄,脉沉紧,指纹不显,舌质淡苔白,由风寒犯肺,肺气郁闭,治宜辛开,主以越婢加半夏汤加味。

  处方:麻黄2.4克甘草1.5克生石膏9克法半夏6克前胡3克炒苏了3克生姜3大片大枣2枚1月30日二诊:服药后,微汗出,热降,烦喘膈煽俱减,大便呈泡沫样,小便微黄,脉浮数,舌淡苔黄腻。肺闭已开,表邪解散,但痰湿尚阻,以理肺化痰为治。处方:连皮茯苓3克法半夏3克橘红3克甘草1.5克杏仁3克炒苏子3克前胡3克桑白皮4.5克炒莱菔子3克竹茹3克生姜3片1月31日三诊:体温正常,精神转佳,呼吸微促,喉间尚有少许痰声,大小便同前,食纳尚差,以调和肺胃温化痰湿,前方加厚朴2.4克,麦芽3克。2月1日四诊:唯喉间略有痰声外,余证悉平,继续调和肺胃,兼清伏火。处方:法半夏3克茯苓3克陈皮1.5克神曲2.4克炒枳壳1.5克焦山楂3克麦芽6克炒莱菔子3克杏仁3克黄连0.3克 炒苏子2.4克生姜2片。此方服后,一切恢复正常。(高辉远等整理:《蒲辅周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75年1月)

  妊娠水肿

  刘xx,女,35岁。因妊娠八月,全身浮肿,咳嗽气逆,用西药治疗7天,曾服双氢克尿塞、利尿素,又服中药五皮饮加味等,全身浮肿加剧,腹水增加,病情严重,考虑引产。邀会诊:患者颜脸及全身浮肿,恶风鼻衄,咳喘不已,呕逆不能食,大便尚通,小便短赤,舌粗白尖红,脉浮数有力,虽未见发热口渴等证,而肺经风水交冲挟有胃热之候显然可见。净麻黄4.5克生石膏12克法半夏6克生甘草3克生姜4.5克红枣4枚杏仁9克。 连服 6 剂,虽汗出不多,而尿量增加,输出量大于输入量,每天·119·高达2900毫升,全身浮肿消失,腹水亦除,体重由122市斤减至92市斤,心脏正常,咳喘见平,饮食睡眠均恢复正常。(杨志一医案,录自《江西医药》9:29,196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