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薏苡附子散

薏苡附子散朗读
薏苡附子散方(天气变冷就心脏痛,风湿性心脏病) [原文] 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附子散原文

  薏苡附子散方(天气变冷就心脏痛,风湿性心脏病)

  [原文]

  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方中薏苡仁解凝,祛湿排脓。古人认为:痛者,得寒则剧,得温则减。故止痛方中少有尽用寒凉药之例,本方以薏苡仁与附子相配,可治胸痹有湿有水者。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痹、解痉等作用,今与附子为伍,以治湿痹痛,与白术、附子配伍同法,不过薏苡仁有解凝作用,治顽固湿痹胜于白术。本方附子用量大,故重在祛寒祛湿,适用于湿痹兼标热者。

  【凭证用方】​薏苡附子散,治胸痹有休作缓急,并治身体麻痹或遍身疣子。薏苡败酱散,则以治肠内化脓证为主,身体麻痹为客也。

  【方证指要】​

  薏苡附子(散《金匮》)胸痹急,浮肿恶寒咳喘息,加入败酱更名方(《金匮》),肠有痈脓身甲错,腹无积聚按之濡,数脉无热中之的。

  【诸家经验】​

  《要诀》薏苡附子败酱散证,腹部大致软弱无力,而无抵抗,且脉数而无力。

  ​《述义》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排脓之治也。​

  《方函口诀》云:薏苡附子为散,暝眩难堪,煎服治胸痹急剧证;肠痈急现脱候者,亦可用之。

  ​《医鉴》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盲肠炎,必时间经过已长,腹部已软弱无抵抗,强犯营养,局部之肿疡上软而不热,脉细数、微数。一言以蔽之,病势陷于虚证时用本方治之,因此时忌下剂也。又曰:痢疾已久,肠中里面之外皮腐烂,下赤白如鱼脑之痢者,速与大黄牡丹皮汤或薏苡附子败酱散。或谓治肠胃腐烂,杂以脓血之阴性恶痢,有效。

  武简侯:诸多医家多以薏苡仁附子散作煎服,盖由经验所得,宜从之。至于治疣子,则专属薏苡仁之功能。吾在临床上,治疗西医所区别之盲肠炎和阑尾炎,不下百余例,均按照中医阴阳虚实治疗规律。其属于阳性实证者,多采用大黄牡丹皮汤等,间用玉枢丹醋磨汁涂上。属于阴性虚证者,多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每令病家以药渣加姜、盐,共捣烂,炒热,布包熨,日数次,均有效。此外薏苡附子败酱散对少腹罹有慢性肿瘤状而有痛者,亦有效。腹痛急性证,右足往往不能伸直,右侧下腹壁强度紧张,身热,有剧烈腹痛,脉洪大或芤数。

  《用方经验》拥鼻老人云:薏苡附子散与身体麻痹,如隔袜搔痒,或遍身生疣子之类,有效。​《类聚方广义》云:今胸痹之痛,有休作缓急者,或一身痹而恶寒,或浮肿疼痛者,用薏苡附子散皆效。且此方与下方(指薏苡附子败酱散)皆宜作汤煎服。​《证治摘要》引《一贯》白酒汤之剧者,痛甚,手足厥冷,宜薏苡附子散。​《腹证图录》谓,用此方治鹅掌风,百发百中云。​《用方经验》薏苡附子散兼治遍身有疮疖,如癫风,肌肤不仁,不知痛痒者。《圣惠方》薏苡仁散,即 薏苡附子散加甘草,治胸痹,心下坚痞缓急,上捣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盅,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稍热,顿服之。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者。本方可单独用于治疗胸痹,也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痛,还可用于湿疹、疮疡,或与其他方合用。本方治疗冠心病效佳。

【典型医案】​​
​《吴鞠通医案》:钱氏,三十四岁。寒痹,脉弦短涩而紧,少腹痛不可忍,兼有痰饮胃痛。丸方:生薏苡仁八两,熟附子二两,云苓块八两,炒苍术六两,萆薢四两,川椒炭三两,小茴香四两炒,川楝子三两,木通四两,共为细末,神曲为丸如小梧子大,每服三钱,姜汤下。尚炽昌医案:曹某,男,五十岁,工人。患肋间神经痛十余年。1975年1月4日晚,因连日劳累,觉胸部胀痛加重,至次晨疼痛无休止。此后,二十余来日,胸部持续胀痛不止。严重时常令子女坐压胸部,一致寝食具废,形神衰疲。伴有呕恶感,口唾清涎,畏寒肢冷等证。经西医检查,超声波提示肝大,X线为陈旧性胸膜炎,钡餐显示胃小弯有一龛影,其他无阳性发现。曾用西药解热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制酸、解痉、保肝、利胆及中药活血化瘀祛痰法,均无效。疼痛严重时,用杜冷丁能控制三四个小时。1975年1月8日初诊:形证如上,闻及胃部有振水声,脉细弦,舌淡苔白润多水。属寒湿胸痹,宜温阳利湿。先予薏仁附子散:附子15 克,薏仁30克。两剂。1月30日复诊:述服药当晚痛减,可安卧三四个小时。两服后胸痛又减,饮食转佳。即于前方合理中和栝蒌半夏汤,三剂。2月2日三诊:痛疼大减,仅遗胸中隐隐不舒,体力有增,饮食渐趋正常。改拟附子理中汤合小建中汤,三剂,胸痛止。又续服十余剂,钡餐透视龛影消失,胸痛未再复发。

《腹证图录》鹤台先生医案:一妇人二十七岁许,患证已三年,诸医术尽。后请余治,乃往诊之。腹满,身重如孕,虽不敢卧,然心烦而不能不行。余因术未熟,故见腹坚满,误以大承气汤攻之,无效。因转与大柴胡汤,凡半年余,亦无效。(中略)先生乃往诊察,责余曰:“汝术未娴,故后有病者乞治,必须告我。今此腹证大误,汝犹不知,投以峻剂,使病者受苦,至不仁也。夫大承气汤之腹证,坚满按之有力,且腹底有抵抗。又大柴胡汤证,胸胁苦满,腹实,少有拘挛。今病者虽腹满,按之濡,且腹底无力,身甲错,腹皮急,此即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正证也。而汝所投之药方,孟浪甚矣。​”余惶恐谢过,慎与此散,不满二旬愈。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朗读
()

猜你喜欢

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四逆汤方(桂本中此方有一个是炮附子,其它几个是生附子)
()
干姜附子汤方(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溺水受寒之人可用之;宋本为干姜生附子)【方解】胡希恕注:此即四逆汤去甘草,但须服用量较重,故治四逆汤证不急迫而阴寒较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