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赤石脂丸。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心口痛甚且虚寒甚者。乌头赤石脂丸方(心绞痛,最严重的心脏病,好像有虫子在心里爬行;穿心痛;倪易乌头为乌梅)
乌头赤石脂丸方(心绞痛,最严重的心脏病,好像有虫子在心里爬行;穿心痛;倪易乌头为乌梅)
[原文]
乌头一两 蜀椒一两 附子半两 干姜一两 赤石脂一两
[用法]
上五味,末之,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方解】
胡希恕注:方中集中附子、蜀椒、乌头、干姜四大温药,以温其寒,但温性多散,而心气畏之,故以赤石脂收敛养心制其辛散。心脏疾病寒极入阴可用此方,方中乌头当用毒性较小之川乌,不用草乌。
【参考处方】
蜀椒10克,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赤石脂10克,川乌6克。上5味,以凉水800mL浸泡1小时,先煎附子、川乌40分钟,加入余药再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心口痛甚且虚寒甚者。可见于胃、胆、胰、心等病而呈明显寒证者,急性心肌梗死更为多见,但有实热和虚寒不同表现,本方证是很明显的虚寒证。
【典型医案]
心气痛
肖某某,男,42岁。心忡,有时胸痛彻背,按其部位是心前区,询其胀痛为阵发性,左颈左肩都痛,是冠心病象征。体材中等,面色晦滞,舌质正常,舌苔白,大便正常,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脉弦。治宜理气活血,通脉止痛。处方:栝楼10克薤白10克枳实8克桂枝12克延胡索9克白酒2杯(分兑)。4剂。复诊:痛渐缓,胀渐松,仍畏寒、肢冷、苔白、脉弦。治宜活血理气,通脉疏滞。处方:丹参12克西砂5克降香5克桂枝12克延胡索9克。3剂。三诊:畏寒更甚,欲饮滚水,肢冷,背痛彻心,心痛彻背,面色㿠白,舌质淡白,舌苔白腻滑,脉沉且迟。治宜扶阳抑阴,制冲止痛。处方:附片18克制川乌10克椒衣6克干姜5克赤石脂12克 延胡索9克白蜜45克(蒸兑)。5剂。四诊:痛胀如拈,寒冷悉除。拟原方减味:附片18克椒衣6克白蜜45克(蒸兑)。日服1剂,服至10天以杜复发。(赵志壮医案,录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0年3月)
胃脘痛
项XX,女,47岁。1978年3月27日初诊。胃脘疼痛,每遇寒或饮冷而发,发则疼痛牵及背部,绵绵不已,甚或吐酸泛 漾,大 便溏泄,曾温灸中脘而得缓解,脉迟苔白,以丸剂缓进。制川乌9克川椒9克制附子9克干姜12克赤石脂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9克高良姜9克瓦楞子30克。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再研极细,存贮。每日服2次,每次1.5克,开水吞服。经随访,服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少发,大便亦成形,后再续服1剂而愈。(何任医案)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仲景之湿病。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仲景之伤风。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仲景之伤风。[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