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朗读
江尔逊主任医师临床使用的金沸草散,是由《南阳活人书》与《和剂局方》的金沸草散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旋覆花汤综合取舍而来

金沸草散原文

  【来源】金沸草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旋覆花 麻黄(去节) 前胡(去芦)各七分 荆芥一钱 甘草(炒) 半夏(汤洗七次。 姜汁浸) 赤芍药各五分 生姜三片 枣一枚

  【用法】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服之。

  【功效】疏风散寒,宣肃肺气。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头痛等证。

  【方解】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云:“表寒则脉浮,带弦带紧,头痛身痛,或鼻塞时流清涕,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及小青龙汤主之。”

  江氏金沸散方:

  旋覆花10g 白芍10g 生甘草6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陈皮10g 杏仁10g 白芥子10g 荆芥6g 前胡10g 桔梗10g

金沸草散运用心法谈  江文瑜 江长康
江尔逊主任医师,从医60余载,临床验证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而疗效颇高的专病专方。如运用金沸草散治愈不少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新久咳嗽、哮喘,即其中之一。

一、典型病例
例一:江某,女,2岁半。出生后10个月即患百日咳,经治无效,逐渐形成哮喘。因病情加重,多次并发心衰,先后12次住院抢救,发病危通知4次。每次住院,均需输氧、输液,虽长期服药、打针,哮喘仍无法控制,且渐致腿痛脚跛。乃于1971年5月请江老诊治。症见:喘咳甚剧,面唇青紫,气急痰鸣,苔白略厚,指纹浮滞。疏方:金沸草散加减。药物组成:荆芥6g,前胡9g,金沸草9g,白芍10g,法半夏9g,甘草8g,杏仁9g,苏子12g,白芥子9g,葶苈6g,大枣12g,茯苓10g,陈皮9g,桔梗9g。服1剂,喘咳大减,再剂,诸症若失。患儿父母见此方显效,遂妥为保存,其后每遇患儿喘咳复发,即以原方煎服,1日之内即可完全控制,不需西医药治疗。如是者坚持到患儿11岁时,喘咳便不再发作,体质逐渐增强。若干年后,患儿母亲还出示其保存了多年的处方原样,并告之曰:曾有几位患哮喘的老人及小儿,以此方服后,病亦痊愈。

例二:陈某,女,45岁。1972年10月就诊。患者体丰,平素健康。3个多月前,偶因感冒,咳嗽迁延,迭经中西医治疗,反而咳嗽日剧,遂从百里之遥,专程前来请江老诊治。自诉喉中瘙痒,日夜呛咳不休,影响眠食,极为苦楚。伴见气短神疲,咳唾清稀痰沫,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诊毕,江老喟然叹曰:外感咳嗽,小病耳,何以竟致迁延数月?!经云:微寒微咳。此定由初治失于表散之咎。遂拟金沸草散加减:荆芥6g,前胡10g,金沸草10g,白芍10g,法半夏10g,甘草6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陈皮10g,杏仁10g,枇杷叶10g。半年后,患者因他病前来就诊,欣然告曰:前次药方,连服5剂,咳嗽遂愈,至今未作。

例三:罗某,男,1岁半。1986年5月28日初诊。患儿咳嗽气急1周,经青霉素等治疗无效。其母心急如焚,经人介绍,疑信参半前来求治。刻诊:咳嗽频频,气急痰鸣,面目略浮肿,舌苔白厚。予金沸草散加减:荆芥6g,前胡8g,金沸草5g,白芍10g,法半夏6g,甘草3g,杏仁6g,茯苓10g,桔梗6g,白芥子10g,苏子6g,生姜5g。次日复诊,其母谓:1剂未尽,咳嗽大减,气息平缓,喉中少许痰鸣。原方加川贝母6g,再进1剂而瘥。

二、讨论
(一)金沸草散与外感咳嗽
咳嗽一证,外感居多。诚如程钟龄所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其治若及早辛散,确可药到病除。然临床常见不少外感咳嗽,由于治不得法,致令缠绵难愈。​“俗云伤风不愈变成劳,夫伤风岂能成劳……此医之所误耳。​”​(张介宾语)在江老诊治的咳嗽病例中,有因发热,迭经清热泻火或抗菌消炎者;有因干咳痰少,喉痒(实因暂时之肺气闭塞)​,屡进养阴润燥者;亦有因咳嗽日久,而滥用滋补者。然皆愈治愈重,以致延绵日甚。每遇此等证候,江老辄慨叹其“失于疏散”所致,毅然投以金沸草散加减而获速效。有识之士,其或试之,幸勿以咳乃小恙,或方药平淡而忽诸。
(二)金沸草散与“随证治之”金沸草散凡二方:一见于《南阳活人书》​,以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组成;二载于《和剂局方》者,方中无茯苓、细辛,而增麻黄、白芍。此外,三因旋覆花汤,又在局方金沸草散基础上增入杏仁、茯苓、五味子,治风寒暑湿伤肺,喘咳大甚,坐卧不宁。江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常以三方灵活取舍,或再合六安煎、桔梗汤(​《伤寒论》​)​,并随症加减,把专病专方与“随证治之”紧密结合起来。如外有寒热,加柴胡、黄芩(含小柴胡汤意)​;高热气喘,加麻黄、石膏(麻杏甘石汤意)​;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痰多黏稠加川贝母、瓜蒌仁(贝母瓜蒌散)​;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含葶苈大枣泻肺汤)​;兼发热、自汗、恶风,加桂枝、厚朴(桂枝厚朴杏子汤)​;久咳加紫菀、百部、枇杷叶(即合止嗽散)​;体虚易感冒,加黄芪、防风、白术(玉屏风散)​;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或黄芪、白术(六君子汤)​;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即合苓桂术甘汤)……江老常说,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金沸草具有下气降逆、消痰行水以治咳喘的功效;芍药合甘草,能缓急止痛,在此可借以缓解、松弛支气管的痉挛。故三者同为方中主药,不可挪移。而麻黄、细辛、五味子,则以其过于温散或酸收(且方中芍药已有酸收作用)​,故用之宜慎。

金沸草散运用心法续谈

笔者曾在《光明中医》杂志发表《治咳专方金沸草散运用心法》一文,介绍江尔逊主任医师运用金沸草散加减治疗诸般咳嗽的独特经验。拙文发表10年来,陆续收到不少同道及病家来信,或畅谈运用心得,或求医问药。此说明金沸草散这一治咳专方,适应范围广,运用机会多,若认证无差,则效若桴鼓。然因拙文“讨论”部分较为简略,引来同道来信中质疑问难,商榷切磋者不少。笔者虽已重点答复了一些来信,毕竟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作答,十分遗憾。所幸10年来笔者几乎日日使用本方,又积累了不少新的体会。今将各地来信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汇总,并借《光明中医》一角,尽吐一得之愚。悖谬之处,尚盼同道不吝指正。
辛者能散能横行,而宣散肺气达于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复肺主制节之权;其味咸,咸者入肾,而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使胃中的痰涎或水饮息息下行而从浊道出,不复上逆犯肺,便可恢复肺的清虚功能状态。可见旋覆花一味药之功,竟可使肺胃肾三脏气畅湿行,上中下三焦通利。而芍药配甘草为张仲景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之痉挛。故而使用本方时,诸药均可增减,惟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关键药物为不可挪移之品。
二、金沸草散治咳的卓效是怎样被发现的
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用杏苏散、止嗽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遍用历验诸方,毫无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则咳嗽,迁延旬日。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便试服1剂,咳嗽、喉痒即止。他感到惊异,便用于病人,亦收速效。几十年来,江老治疗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喜用本方化裁。有的病人咳嗽缠绵2~3月,几乎遍用中西药不效,服本方数剂而安。以致病人间辗转传抄本方,竟亦有依样画葫芦而霍然痊愈者。语曰:​“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此之谓欤?
三、金沸草散的加减方法竟有10种之多,初涉临床者很难全面掌握使用,能否化繁为简,使之简捷实用

拙文所列10种,撮其大要而已。其实江老临床使用过的加减方法何止10种!有的是为失治或误治而设,也有照顾体质的,全从临床实践中来,又能有效地重复使用。所以笔者认为,与其削足适履地“化繁为简”​,倒不如扎扎实实地把好风寒咳嗽这一关。拙文曾经明言:咳嗽一证,外感居多;外感咳嗽,风寒居多。今则续中之曰:治疗风寒咳嗽,倘能恰当地遣选疏散风寒、宣肃肺气的方药,多能迅速获效。时贤推重“截断扭转”治法者,亦是此意。果真如此,金沸草散那么多加减演变方法,还有多少用武之地呢?可惜事实远非如此。江老曾秉笔直书道:有一见发热(或体温升高)便断为“风热”或“痰热”​,而常用桑菊或银翘辈,或径用清热化痰药及抗生素;有因喉痒或痰少难咯便认作“风燥”或“阴伤”​,而恣用润燥或养阴方药;有因久咳不止便认作虚咳,而屡进补益者。凡此皆因失于及时疏散、宣肃,而致咳嗽迁延缠绵,甚则转成劳嗽者,良可慨也。

四、金沸草散加减方治疗外感咳嗽,其治愈率大约有多少?若无效,宜改用何方

治愈率无精确统计。但据江老数十年之体验,其近期治愈率不会低于80%,总有效率不会低于90%。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服本方无效或有疗效欠佳者,排除辨证有误之外,约有3种情况:①市售旋覆花的药味苦涩难咽,有的服后易呕逆,因惧呕而不能尽剂;②有的病人愈后几天又复咳(症状较轻)​;③有的病人总是遗留一个咳嗽“尾巴”​,偶尔咳几声。谚曰:​“甘瓜苦蒂,物无全美。​”笔者的处理方法是:服之易呕逆者,可嘱其少量频服(在两顿饭之间服最佳)​;若仍呕而惧服者,则改服医坛怪杰陈士铎之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若愈后几天复咳者,可续服柴胡桂枝汤加苏梗、木蝴蝶、仙鹤草。此外,若遗留咳嗽尾巴者,可继服验方“止咳十一味”​(当归、川芎、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桑皮、青皮、杏仁、川贝母、五味子各6g)​,此方流传在川西民间,原治肺结核咳嗽,笔者反复验证,可以作为外感咳嗽的扫尾方。同道中若有兴趣者,曷必不屑一验之以定取舍乎?不过本方药味十分平淡,但组合离奇,颇难牵强为之诠解。

江尔逊

  江尔逊(1917—1999)​,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主任中医师,1990年由原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rdquo...

江尔逊朗读
()

猜你喜欢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
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