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朗读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倪海厦用来治晕车晕船;治水饮特效;宋本叫苓桂术甘汤;水饮、痰饮在胃部,头昏,短气;变换体位就头晕)

苓桂术甘汤原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倪海厦用来治晕车晕船;治水饮特效;宋本叫苓桂术甘汤;水饮、痰饮在胃部,头昏,短气;变换体位就头晕

[原文]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证指要]
以脐下悸、挛急冲胸为主证,兼有心悸亢进,眩晕,头汗出,上冲,或尿量减少等。
【凭证用方]胃扩张、胃部停水等而有心悸挛急上冲之证者。
[诸家经验》
矢数道明曰:此方以脐下动悸为第一目标。脉多浮数,亦有沉者,腹证为少腹拘急,右腹直肌挛急。​
《方函口诀》云:此方主治脐下动悸。僻囊证(系指胃内停水之患,一作僻饮证),用本方亦有特效。
​《神效方》多纪茞庭,用苓桂甘枣汤治澼囊,屡年不愈,心下痛者。《要诀》云:此方颇类甘麦大枣汤证。求真氏云:凡瘀血之上冲,必在左腹部,沿左侧腹直肌而发。气或水毒之上冲,必在右腹部,沿右侧腹直肌而发,所以然之故,至今未明。古人盛倡左气右血,征之实验,乃实相反。本方治奔豚,故在复诊上,右侧腹直肌之挛急甚明显,按之疼痛。但芍药证之挛急,浮于腹表而较硬,本方证,则沉于腹底而较软,触之觉挛引而已。

[相关条文]

【7.38】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4.33】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汉方应用】胃部停水,神经质,尿量减少,心悸亢进,耳鸣,眼病。自律神经不安,心脏瓣膜症,泪腺炎,耳背,美尼尔氏综合征。

  【典型医案]​

  《生生堂治验》:一男子,年三十。奔豚日发一次或二次,甚则牙关紧急,人事不省,百治不效。先生诊之,脐下悸,按之痛,使服苓桂甘枣加大黄汤,兼用反胃丸二十丸,每日一次,旬余愈。

  《橘窗书影》:一女子,年二十余,脐下有悸动,任脉道拘急,时时冲逆于心下,发则角弓反张,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呼吸如绝。数医疗而不验。余诊曰:奔豚也。与苓桂甘枣汤,使服数旬,病减十之七八。但腹中伤拘急,或手足牵掣拘挛,因兼用当归建中汤,数月痊愈。

  胡希恕医案:张某,女,六十五岁。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枣甘汤加味: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服三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续服六剂,诸症若失。

  痰饮

  黄某,味过甘腻,中气缓,不主运。延绵百天,聚气结饮。东垣云:病久发不焦、毛不落、不食不饥,乃痰饮为患。饮属阴类,故不渴饮。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繁,当以温药和之。通阳方法,固无容疑惑。大意外饮宜治脾,内饮治肾,是规矩准绳矣。议用苓桂术甘汤。(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76年7月)

  便秘

  陈xx,女,52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坚如羊屎。伴有口干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每到夜间则上冲之势更甚,而头目晕眩亦更甚。周身有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色淡,苔水滑。辨证:心脾阳虚,水气上乘阳位,水气不化,津液不行,则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气上冲,阴来搏阳,而心悸、眩晕、胸满。水邪流溢,浩浩莫御,则身面浮肿。治以温通阳气,伐水降冲。处方:茯苓30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服2剂,头晕、心悸与冲气均减,反映了水饮得温药之运化有所减轻。乃于上方更加肉桂3克,泽泻12克。助阳以消阴,利水以行津。服2剂,口干去,大便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进一步好转。转方五苓散与真武汤合方,取其助阳消阴,淡渗利水,以行津液。服3剂,诸证皆除,面色转红,从此获愈。(周凤梧医案,录自《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22,1977)

  膀胱咳

  姜xx,女性,35岁,业农。患者于1962年6月生产一孩(已产4胎),产后匝月,感受寒邪,引起咳嗽。咳嗽1月余后,发现咳嗽时小便滴滴而出,夜间咳嗽尤甚,小便也淋漓尤多。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效。胸部X线透视正常;听诊两肺底部有稀疏的湿性罗音,未见其他异常病变。就诊时已病逾16个月,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弦细,痰咯不多而色白。投以: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9克甘草3克。3剂咳大减,6剂咳止,尿遗亦愈。(邹维德医案,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9:22,1963)

  视患者

  男性,49岁。1961年12月24日初诊。患肺结核5年,近经透视,仍在浸润发展,继续服用西药抗痨剂。素体阳虚,近患视朦,转中医诊治。患者面㿠唇白,语音低沉,言语不利,不发热恶寒,头晕,咳嗽痰多色白,质粘易咯出,小便清长。两眼视物昏花,羞明喜暗,眼内有异物感及痒感,眼眵稀薄如浆,多泪水,眼睑不红不肿不痛,舌质润,苔淡白,脉濡细。此脾阳虚,水气上逆,拟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车前子15克细辛6克黄连1.5克。服2剂。服药后咳与痰均减,两眼不羞明,眼内异物感及痒感均除,眼疾显著好转。(张志民医案)

  恶阻

  1973年暮春,有嘉兴市凤桥乡永红村茹姓少妇,年方20。孕后纳少胸满,泛泛欲呕,有时吐出清稀痰水,形寒,面黄,消瘦。切其脉弦,略有滑象,望其苔白厚腻。断为妊娠恶阻。此由患者平素脾胃虚寒,运化失常,聚湿生痰成饮,孕后胞门壅闭,冲脉之气上逆,痰饮随逆气上冲所致。治拟温化痰饮,顺气安胎。方用:茯苓12克桂枝3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3克姜半夏9克炒陈皮6克苏梗6克藿梗9克砂仁3克(后入)生姜3片。患者服药3剂,呕吐即止,纳食增加。嘱再服原方3剂。待足月后产一女婴。(连建伟医案)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

猜你喜欢

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心肾不交失眠,黄连阿胶汤方(心肾不交失眠,考前焦虑失眠,舌苔干黄是特点,睡不着是阳不入阴,病在少阴;)[原文]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
[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肺著汤;胳膊肘内侧疼痛,肺经络过之处) [原文]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