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小半夏汤方(水在胃里边,吐后不渴,支饮)【方解】胡希恕注:半夏下气逐饮,生姜降逆温中,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
小半夏汤方(水在胃里边,吐后不渴,支饮)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
胡希恕注:半夏下气逐饮,生姜降逆温中,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
【方证指要]
以胃部停水,呕吐吃逆,不渴为主证,兼有尿少色不黄等。
【凭证用方]
慢性胃炎,眩晕,眉棱骨痛等由于水毒上逆者。
[诸家经验】
求真氏曰:治吃逆,加用橘皮。
广三氏,命此汤为镇吐剂。
《药征》亦治发黄,呕逆。
《方机》呕剧者,倍加生姜汁。《脚气钩要》愚常用小半夏汤治脚气,吐仍不止者,加铁砂,屡取功。
《类聚方广义》诸病呕吐甚,或病人恶汤药而呕吐,恶心不能服对证方者,皆宜兼用此方。
《方函口诀》此方为呕家之圣剂,尤以水饮呕吐为宜。水饮证,心下痞硬,背七八椎处,冷如掌大者。若以此等证为目的,而用此方,则百发百中焉。
《外台》引疗气噎,不下食,兼呕吐,用本方。以东流水,煎服。又引《文仲》疗脚气入心,闷绝欲死。又引《范汪方》半夏汤,即本方加橘皮,疗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又谓,若心中急及心痛,加桂枝;若腹痛,加当归。又引《广济》通气汤,疗胸胁气噎,即半夏生姜橘皮桂心也。又引《深师》通气汤,则于前方去橘皮易大枣也。《圣惠》用半夏洗去滑,捣罗为散,以浓生姜汤调服之,患者,不过三服差,治五噎痰逆等证。《济生》玉液汤,即本方,治七情伤感,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入沉香一呷,温服。《魏氏家藏方》于本方,加甘草,名殊胜汤,去痰涎,进饮食。《杨氏家藏方》水玉汤,即本方,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厥也。《千金》有人常结气而死,其心尚暖,以此汤,少许汁,入口即活。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标的。又本方虽能治哕,但亦限于水饮冲逆之证,否则非其所主也。胡老认为: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亦饮气逆迫所使然,故用本方亦验。
[相关条文]
【9.67】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9.91】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11.110】诸呕,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4.40】支饮,口不渴,作呕者,或吐水者,小半夏汤主之。
【典型医案】
胃咳
王某,27岁。脉沉,短气,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泄,乃寒湿幽痹渍阳明胃,营卫不和,胸痹如闭,无非阳不旋运,夜阴用事,浊泛呕吐矣。庸医治痰顺气,治肺论咳,不思《内经》胃咳之状,咳逆而呕耶!小半夏汤加姜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76年7月)
呕吐
陈xx,男,53岁,住院号72395。1973年10月22日因慢性胃窦炎伴息肉样变,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第6天发生胆汁性呕吐,持续70多天不能进食,全靠输液维持。每次呕吐大量苦水(胆汁),曾于同年12月21日行第二次手术(松解粘连)。但呕吐未能缓解,予中药旋覆代赭汤、泻心汤、左金丸等加减以及益气养阴、生津和胃等剂治疗亦无效。1974年1月4日改用小半夏汤加人参。方用:生半夏9克生姜9克别直参9克(另煎)。浓煎40毫升,分两次服。服1剂后,苦水明显减少,连服5剂,未再呕吐,并能进食。(张剑秋医案,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4:24,1979)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豉汤。汉。阳明病。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吴茱萸汤。汉。太阴病。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白术茯苓厚朴汤。。仲景之湿病。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小青龙汤。。仲景之湿病。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麻黄加术汤。。仲景之湿病。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