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方解】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杏仁而成。杏仁温化寒饮、降逆止咳,这里主要用其逐水气,故本方的适应证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而有浮肿者。
[原文]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干姜 三两 细辛 三两 半夏 半升 杏仁(去皮尖)半升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杏仁而成。杏仁温化寒饮、降逆止咳,这里主要用其逐水气,故本方的适应证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而有浮肿者。
冯世纶解读:这里可以悟到两个问题,一者,杏仁与麻黄都有辛温解表行水的作用,当“阳气重”时用麻黄,当阳气虚时用杏仁,本方杏仁量大,即是为解表利水。二者,胡希恕先生指出:经方的阳是指气血、津液,不是指阳热。在麻黄汤条说麻黄汤证是“阳气重”(第46条),也是说人体的津液(包括气血、水毒、邪气)充盛,前后对照研究自明。这里又出现“发其阳”,从文义上看,就是发其津液。夺汗则亡血,故血虚者不可发汗(发其阳、津液),麻黄尤当严禁。由本条说明,可知杏仁有代麻黄以祛水气、治浮肿的作用。
【方证指要]
以有上方证,肺气不利、身肿为主证。
【凭证用方》
同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证,而有浮肿者;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兼发肺气肿,气支管喘息,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脏炎等有本方证者。
[诸家经验]
《要诀》苓甘姜味辛夏仁汤,有似小青龙汤证,而无表证也。应用于老人之肺气肿,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者,可得伟效。矢数道明云:一般用于小青龙汤之喘息、咳嗽、水肿,但本方以贫血、脉沉弱、手足冷之寒证,无发热、恶寒、头痛、身体疼痛等表证,已转化为慢性过程之虚状,水毒症状之胃内停水、心悸亢进、喘咳、尿量减少、浮肿等为目标。小青龙汤主表证,本方为主里证之方。
《类聚方广义》痰饮家,平日苦于咳嗽者,此方之半夏,代以栝蒌实,用白蜜为膏,则甚效。求真氏云:若无呕者,以栝蒌代半夏无不可,但此证,有时不可代用栝蒌。又云:余每以本方用于老人之慢性支气管炎,尤以兼发肺气肿者得伟效。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兼见头面、四肢浮肿者。
[相关条文]
该条文出自《金匮要略》:
【12.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12.37】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苓甘五味姜辛汤)
【12.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12.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汉方应用】咳嗽痰稀,肠胃弱,手足冷,面部浮肿,贫血,自汗,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百日咳。
【典型医案]
《成绩录》:一男子,年二十有余,咳嗽数日,时时咯血,胁下结硬,脐旁有动。先生诊之,与黄土汤,四五日而血止,咳未解,乃与小柴胡汤,而诸患愈。尔后复发咳,于是作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与之,全复常。《汉方与汉药》和田正系氏医案:此为自身之体验。年末严寒之季,连续三日夜半出诊,身体冷却引起支气管炎。无热咳嗽,咯吐大量黏稠痰,咳时伴有噫气,时时呕吐。全身似有恶寒之冷象,遇寒与小风即感身冷,已处于机能衰弱无元气之境地。既不是阳证,又非附子证,故用本方。服一次,即觉体温、咳消、精神振作。一周痊愈。
痰饮例
1叶瑞初君,丽华公司化妆部。初诊2月17日。咳延4个月,时吐涎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茯苓9克生甘草3克五味子3克干姜4.5克细辛3克制半夏12克光杏仁12克。二诊2月19日。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痰不易出,宜与原方加桔梗。茯苓9克 生草3克五味子1.5克干姜3克细辛1.8克制半夏9克光杏仁12克桔梗12克。
服初诊方凡2剂,病即减轻。服次诊方后,竟告霍然。(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年3月)
例2
孙xx,男,60岁,干部。1977年12月29日初诊。痰喘咳逆,胸脘满闷,剧则气冲上逆,阵咳必至面红头昏始已,畏寒溲少,面浮,脉沉,苔白满,宜平气蠲饮。,C川桂枝6克·茯苓18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3克干姜3克姜夏9克杏仁9克陈蒲壳15克川贝母4.5克化橘红4.5克。3剂。
复诊:1978年1月2日。药后咳逆轻,冲气见平,畏寒已解,溲较利,原方再续。川桂枝6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3克姜夏9克杏仁9克陈皮6克陈蒲壳15克。5剂。(何任医案)
咳嗽
张XX,1945年3月13日初诊。感寒而咳,润肺化痰加表药可也。桔梗4.5克川象贝各9克杏仁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姜半夏12克生甘草6克防风6克苏子9克化橘红6克竹茹9克冬桑叶9克。3剂。3月22日复诊。咳愈复起,是为懒服药之故,致邪得乘机活跃,多言则呛,是为气逆。当降之,可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白茯苓12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杏仁12克。3剂。服后咳呛即愈。(张志民医案)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黄连黄芩泻心汤。汉。阳明病。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猪肤汤。汉。少阴病。猪肤汤方 [原文] 猪肤一斤 [用法]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相关条文] 【11.3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汉。少阳病。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桂枝麻黄各半汤。汉。太阳病。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冷风过敏、风疹、荨麻疹常用此方+蝉蜕连翘二花有特效;)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理中汤。。仲景之湿病。理中汤方(脾胃寒湿,腹泻;又名人参汤) [原文]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仲景之伤燥。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