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瞿麦丸。汉。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桂本称为栝蒌瞿麦薯蓣丸方(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又名瓜蒌瞿麦薯蓣丸)
栝蒌瞿麦薯蓣丸方(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又名瓜蒌瞿麦薯蓣丸)
[原文]
栝蒌根二两 瞿麦一两 薯蓣二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三两
[用法]
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可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宋本 栝楼瞿麦丸方:
栝楼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炮)一枚,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方解】
胡希恕注:方中栝楼根、薯蓣为滋补药,健胃生津,瞿麦、茯苓利尿,加入附子治机能沉衰所致之小便不利。据方后注,本病当有腹中不温一症。
【凭证使用】
虚性水肿,阴甚于内,阳浮于上,水气不能宣行而致小便不利者。
【立方意义】
本方证之小便不利,系由下焦阳气衰沉,肾与膀胱均无振发之力,更何能蒸腾津液而上升。因之遂发生水肿与口渴之证状。兹用薯蓣、栝蒌根润燥生津;附子,温下通阳;茯苓、瞿麦渗泄利水。如是,则阳气复于下而利尿,津液生于上而止渴,腹于是温,肿于是消,寒于是去,病即霍然而愈矣。【治疗标的】
以有水肿、心下悸、恶寒、口渴、小便不利为主标的而用之。
【诸家绪论】
沈明宗:本经肿论,腰以下肿者,当利其小便,而不见其方,观此方后云:小便利,腹中温为知,似乎在水肿、腹冷、小便不利之方。丹波元简:渴而小便不利,故非消渴,小便虽不利,而未至溺如粟状,且无小腹急痛,故非淋也。即此治水病渴而小便不利之方,沈氏之说似是。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体虚寒见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者。本方证的口渴与五苓散证的口渴同,不过五苓散证为阳证的外邪内饮,故脉浮有微热;本方证为阴证的里饮停蓄,则脉当沉有寒。方后说“腹中温为知”,服药前必是腹中寒甚明。
[相关条文]
【14.77】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若渴者,栝蒌瞿麦薯蓣丸主之。
【典型医案]
癃闭
陈某,初患淋症,继则小便点滴不通,探其脉象,左手沉缓,余拟用栝楼瞿麦汤:花粉15克山药24克茯苓15克瞿麦9克附片15克,加车前牛膝。服3剂,小便涌出如泉矣。(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朱卓夫医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0年3月)
水肿
毛xx,男,34岁,1959年4月18日初诊。肾阳不足,气化失司,痰水内壅,上喘外肿,小溲量少,大便干结,胸胁疼痛,面色淡白,脉左沉细,右沉滑,舌色淡红。治以温肾通阳利水为主,通便逐痰为辅。瞿麦9克淡附子6克茯苓24克天花粉9克怀山药12克椒目1.5克沉香3克车前子9克怀牛膝9克控涎丹3克(吞)。3剂。
二诊:元阳复,小便增,水肿退,胸胁痛减,腹软,纳增,面色转佳,稍感头晕,脉缓,舌淡红,苔薄白。前方去控涎丹,迭进16剂。
三诊:病瘥,脉缓,舌淡红,拟温煦元阳,巩固治效。
瞿麦15克淡附子6克茯苓24克怀山药12克椒目1.5克车前子9克怀牛膝9克巴戟肉9克川断9克。4剂。(浙江省中医院:《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4年10月)
小便短少
1983年2月4日,余治女病人卢某初诊口渴、小便短少、自感少腹部寒冷如水浇,月经量少色淡,脉沉苔白而干。诊为上燥热下寒之证,投予栝楼瞿麦丸原方煎汤。方用:天花粉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淡附子4克瞿麦6克。服5剂以后,口渴减,少腹寒冷轻,小便已如常矣!再续予原方7 剂而痊愈。(何任医案)
评议
下焦阳虚,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水气内停,津不上承,故共人苦渴。治当温阳化气,利水润燥,标本兼顾。栝楼瞿麦丸方中以栝楼、著蓣润燥止渴,瞿麦、茯苓渗泄利水,炮附子温阳化气。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积之阴,非温不消;停留之水,非利不去。本方合寒润、辛温、渗利于一炉,并行不悖,乃肾气丸之变制,真良方也。仲景方后注云:服后“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可见患者除小便不利外,当有腹中寒冷的证状。服用此方鼓动少火,以生阳气,腹中自温。案一患者初患淋证,继则癃闭不通,左脉沉缓,此属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故以栝楼瞿麦丸原方温阳化气,渗泄利水,加车前、牛膝,乃仿《济生》加味肾气丸法,以增强下行利水之效。案二水肿,乃虚实挟杂之候。肾阳不足为虚,痰水内壅为实。故其治法,以栝楼瞿麦丸原方加车前、牛膝温肾通阳利水,佐以控涎丹加椒目、沉香通便逐痰。全方标本兼顾,邪正并治。待水肿一退,即去控涎丹,并加巴戟、川断,重在治本。案三患者上见口渴,下见小便短少、小腹寒冷,经投栝楼瞿麦丸方,口渴减,小便利而腹中温,从而可以证实本方主治证中尚有“腹中寒冷”一证。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肾炎、肾盂肾炎、肝硬化腹水、输尿管结石、糖尿病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是一个病名,它主要的症状是“渴而消水”,就是嘴巴渴,老是要喝水,喝水以后往往又多从小便排出去。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尿崩症。消渴病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仲景之湿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白术附子汤。。仲景之湿病。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仲景之伤燥。[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