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汉。太阳病。越婢汤方(越王勾践的婢女所创,用来治疗头晕、全身浮肿、少腹胀满小便不利;早期肺气肿加半夏。属太阳阳明合病)
越婢汤方(越王勾践的婢女所创,用来治疗头晕、全身浮肿、少腹胀满小便不利;早期肺气肿加半夏。属太阳阳明合病)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相关条文]
【14.6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咽部红肿疼痛医案】娄绍昆:
杜某,男,30岁,半年前始出现咽痛、身冷、微咳。以外感治疗,出现眼睑浮肿,头痛,热减而诸症未已。近症:咽部红肿疼痛,面目稍有浮肿,头痛头晕;身热恶风,口渴,汗多,小便黄少,舌苔白,脉弦数,腹诊未发现异常。诊为太阳阳明合病,投白虎加桂枝汤3帖,并在两手少商穴针刺出血。
三天后,杜某来复诊,脉症依然不变,咽痛更加厉害。我感到大惑不解,详细询问临床表现,希望寻找到他的特征性症状。诊察之后,果然不出所料。他说,体温基本在37.5℃左右波动,理化检查没有异常,但是自我感觉特别不适,畏寒多汗,若多盖被子、多穿衣服就会汗流满面,若轻衣薄被就恶寒恶风而喷嚏不止。他的这些病情,使我想起了汤本求真《皇汉医学·越婢汤方》中转引汉方家华冈青州氏在《青州医谈》里的一个治验。华冈青州氏因完成了世界首例全身麻醉手术而获盛名,成为日本外科医学的奠基者。他在书中写道:“伤寒多汗憎寒,若近衣被则漏汗不止,去衣被则憎寒不可忍,数日不止,遇此证而内热如此甚者,宜越婢汤。”杜某虽然咽痛不止,半年来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用了不少,然而不见疗效。如今全身症状与华冈青州氏所述类似,丁是我就投以越婢汤三帖。患者服了第一帖后就感觉良好,咽部疼痛顿挫,这是梦寐以求的事。三帖后诸症全部消失,停药一周病情没有反复,我得知后心里甚是高兴。当我把杜某咽痛治愈的经过告诉张丰先生时,他也为我的诊治成功而高兴。接着他对我讲述了越婢汤的原文:《水气病脉证并治》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条文中的“不渴”与“无大热”我认为应该结合临床实践理解为口渴、有热,尾台榕堂先生就是持这个意见的。越婢汤有麻黄而无桂枝,它是麻杏甘石汤的变方,治疗咳喘的效果不如麻杏甘石汤,但是却寒热、消浮肿、治咽痛的效果却占优势。这两个方剂都是麻黄与石膏同用,相差无几。仔细比较,麻杏石甘汤的麻黄之量仅为越婢汤的三分之二,其方证的差异就可得以道说。越婢汤治疔咽痛的记载。中国古代医师大概都会这样使用,后来反而失传了。元代著名诗人方回先生因为饮酒太多,而患头部与咽喉部疮疡,项、颊、颧、咽喉等部位都肿痛不已,后来就是被越婢汤治愈的。这次病痛刻骨铭心,所以大病初愈后,他赋诗一首,流传至今。《数日项颊颧咽肿痛发中有疮》我就把它轻轻地朗读了出来:“有生必死理之常,酒到何为不举觞。未问刘伶坟上土,何妨张咏鬓边疮。叔和解诀行尸脉,仲景工言越婢汤。知命吾当谢医药,服膺参也战兢章。”“叔和解诀行尸脉”张丰说:“叔和解诀”是指《王叔和脉诀》,一般人认为这是一部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脉学著作。“行尸脉”,《注解伤寒论•平脉法》云:“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指病情乖张凶险。
【越婢汤治水肿医案】张锡纯:一妇人,年四十许,得水肿证。其脉象大致平和,而微有滑数之象。俾浓煎鲜茅根汤饮之,数日病愈强半。其子来送信,愚因嘱之曰:有要紧一言,前竟忘却。患此证者,终身须忌食牛肉。病愈数十年,食之可以复发。孰意其子未返,已食牛肉。且自觉病愈,出坐庭中,又兼受风,其证陡然反复,一身尽肿,两目因肿甚不能开视。愚用越婢汤发之,以滑石易石膏(用越婢汤原方,常有不汗者,若以滑石易石膏则易得汗)。一剂汗出,小便顿利,肿亦见消。再饮白茅根汤,数日病遂痊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越婢汤治风水一身悉肿医案】张妇病一身悉肿,卧床拥被,紧闭门窗,恶风殊甚。自汗出而肿不消,病风水无疑。因思《金匮要略·水气篇》曰:“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祖父按法而治,效如桴鼓。处方:麻黄一两二钱(40g),石膏一两半(50g),甘草四钱(12g),生姜六钱(20g),大枣十二枚。麻黄先煎去浮沫,内诸药同煎,分温三服。《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
【越婢汤原方加西药阿司匹林治风水肿伴痰涎喘促】张锡纯:马朴巨,辽宁大西关人,年五旬,业商,得受风水肿兼有痰证。病因:因秋末远出,劳碌受风遂得斯证。证候:腹胀,周身漫肿,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间时有痰涎堵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涩短少,大便间日一行,脉象无火而微浮。拟是风水,当遵《金匮》治风水之方治之。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麻黄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钱,大枣四枚(擘开),西药阿司匹林三分。共药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冲化阿司匹林,温服,被覆取汗。方解:此方即越婢汤原方加西药阿司匹林也。当时冬初,北方天气寒凉,汗不易出,恐但服越婢汤不能得汗,故以西药之最善发汗兼能解热者之阿司匹林佐之。
复诊:将药服后,汗出遍体,喘息顿愈,他证如故,又添心中热渴,不思饮食。诊其脉仍无火象,盖因痰饮多而湿胜故也。斯当舍脉从证,而治以清热之重剂。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天花粉八钱,薄荷叶钱半。共煎汤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三诊:将药服后,热渴痰涎皆愈强半,小便亦见多,可进饮食,而漫肿腹胀不甚见轻。斯宜注重利其小便以消漫肿,再少加理气之品以消其腹胀。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滑石一两,地肤子三钱,丈菊子三钱(捣碎),海金沙三钱,槟榔三钱,鲜茅根三钱。共煎汤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下。丈菊,俗名向日葵,究之向日葵之名当属之卫足花,不可以名丈菊也。丈菊子,《本草纲目》未收,因其善治淋疼利小便,故方中用之。效果:将药煎服两剂,小便大利,肿胀皆见消,因将方中石膏、滑石、槟榔皆减半,连服三剂,病痊愈。
【越婢汤治风水一身悉肿】张锡纯:邑北境常庄刘氏妇,年过三旬,因受风得水肿证。病因:原系农家,时当孟夏,农家忙甚,将饭炊熟,复自馌田间,因做饭时受热出汗,出门时途间受风,此后即得水肿证。证候:腹中胀甚,头面周身皆肿,两目之肿不能开视,心中发热,周身汗闭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两腕肿甚不能诊脉,按之移时,水气四开,始能见脉。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颇实,一息近五至。诊断:《金匮》辨水证之脉,谓风水脉浮,此证脉之部位肿甚,原无从辨其脉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谓于有汗受风之后,其为风水无疑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胆有郁热也,其右脉滑而实者,外为风束胃中亦浸生热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热之所致也。当用《金匮》越婢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滑石四钱,生杭芍四钱,麻黄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擘开),生姜二钱,西药阿司匹林一丸。中药七味,共煎汤一大盅,当煎汤将成之时,先用白糖水将西药阿司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丸),将所煎之汤药温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便当利,肿即可消矣。复诊: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发热,小便遂利,腹胀身肿皆愈强半,脉象已近和平。拟再治以滋阴利水之剂以消其余肿。处方:生杭芍六钱,生薏米六钱(捣碎),鲜白茅根一两。药共三味,先将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效果:将药连服十剂,其肿全消,俾每日但用鲜白茅根一两,煎数沸当茶饮之,以善其后。或问:前方中用麻黄三钱原可发汗,何必先用西药阿司匹林先发其汗乎?
答曰:麻黄用至三钱虽能发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药以监制之,则其发汗之力顿减,况肌肤肿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拟复多加麻黄,而其性热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药阿司匹林,其性凉而能散,既善发汗又善清热,以之为麻黄之前驱,则麻黄自易奏功也。或问:风袭人之皮肤,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也。袭人之风由经传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黄能祛太阳在腑之风,佐以石膏、滑石,更能清太阳在腑之热,是以服药汗出而小便自利也。况此证肝中亦有蕴热,《内经》谓“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是肝与小便亦大有关系也。方中兼用芍药以清肝热,则小便之利者当益利。至于薏米、茅根,亦皆为利小便之辅佐品。汇集诸药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越婢汤治右腿肌肉胀痛引臀部疼痛医案】曾荣修:
王某某,男,54 岁,成都制药四厂。1978 年 8 月 3 日,右腿肌肉胀痛,引臀部疼痛,行动困难,病已三周时间,一直在骨科诊治无效,目前病状同前,触之右腿肌肉柔软如常人,但自觉肌肉崩得很紧而且胀痛。脉左三浮大右弦,苔白。辨证:风寒外束,内部湿热下注。治宜温散外寒内清湿热。方药:麻黄 10g,生石膏 30g,苍术15g,甘草 10g,大枣 10g,生姜 5g,二付。1978 年 8 月 8 日,右腿及臀部痛基本愈,但腰部尚强。原方二付。
【越婢汤治肠梗阻医案】曾荣修:
李某某,男,50,汽车中心站现住外科病房 5 床。1977 年 9 月 1 日,肠梗阻入院未手术。目前大便困难,双下肢酸软,全身无力。脉浮大苔白。辨证:表寒外束肺气不宜邪热壅肠道故梗阻。治宜:清湿热,宣散表寒。方药:麻黄 12g,生石膏 30g,苍术 15g,甘草 6g大枣 10g,生姜 10g,二付。诸症悉愈,未手术,继续观察数日,无恙出院,并来门诊特致谢。注该案病人主要病情是肠梗阻,大便不通,为何不先通大便,去除肠的梗阻呢?脉浮大,属表未解,虽有便硬里实,亦不可利下,何以故,因脉浮也,当先解其外,表解热除,内外和谐而大便自通矣。设用利药,是为大逆也。论中有云: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此之谓也。
人参石膏汤。汉。仲景之伤暑。[原文]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仲景之热病。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胆汁和合,令相得,分温再服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茯苓汤。。仲景之湿病。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