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朗读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可治小儿癫痫;用浮小麦;又名甘麦大枣汤) [原文]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擘)

甘麦大枣汤原文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可治小儿癫痫;用浮小麦;又名甘麦大枣汤)

  [原文]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擘)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证指要]

  以无端发作悲哭、怒骂、惊狂之状,腹部耘右下侧有拘挛结块或小腹有结块者为主证。西医,称此病证为歇斯底里。

  【凭证用方]歇斯底里,小儿夜啼,舞蹈病,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凡属于衰弱者之精神病等多有用本方之机会。

  【诸家经验]​

  《腹证奇览》胸腹满而不实,但不柔软,仅见满,与大黄甘草汤腹证类似,其人躁,眼锐,时时发狂,数欠伸,或喜或怒,或笑或泣,其状如狐邪凭身。俗称色狂者,亦间有此证。​《方函口诀》云:以本方施之昼夜啼哭不止之小儿,亦有速效。​《汉法医典》神经衰弱及歇斯底里重症者,用甘麦大枣汤。《要诀》本方,以特显著于脑神经系统者为主。求真氏曰:藏躁者,妇人子宫病性神经症也,用小麦以养心气,甘枣以缓急迫。日人粟园云:妇人脏躁,右侧腹下拘挛结块者,有速效。​《和汉医学真髓》先哲云:小儿夜啼客忤拘挛之在左者,为柴胡证;在右者,宜本方。日人松园云:此方煮法,先将大枣、甘草入水三合,煎取一合五勺,去滓。别以小麦粉5~8克,用50毫升乃至100毫升之水溶解之,待上药煮沸后去火,稍待微温时,和入搅之,令匀,更加武火使大沸,一滚即止,去滓,服。又云:歇斯底里证,非仅限于妇人,男子及小儿亦有病之者,奔豚证亦然。日人云:凡遇心脏跳动,及全身动甚时,均可用此方。又,此方全为食物疗法。古时遇此等神经症状者,即以百合或小麦之淀粉质治之。

  近人杨华亭云:妇人脏躁多因气郁以致血燥上冲脑部,于本方内重加乌药、香附、赭石三味服之,每奏奇功。

  【汉方应用】神经质,情绪多变,哈欠不断。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症。

【典型医案]​
虚劳
某,21岁。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故有自来也。调养灌溉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淮小麦9克南枣肉1枚炒白芍3克柏子仁4.5克茯神9克炙草1.2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76年7月)
脏躁
例1
1936年于山东菏泽县医院诊一男子,年约30余,中等身材,黄白面色,因患精神病,曾两次去济南精神病院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其具有典型的悲伤欲哭,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似“巫婆拟神灵”的脏躁症。遂投以甘麦大枣汤:甘草9克淮小麦9克大枣6枚。药尽7剂而愈,追踪3年未发。(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78年7月)
例2
工程师柯某,于1985年仲秋某晚来我处促膝长谈。言及结婚已10余年,其妻40岁,昔年待人接物态度甚好,但近年来脾气越来越坏,常无端骂人,喜怒无常,或悲伤欲哭。且对性欲淡漠,即使行房,亦阴道干涩,缺少分泌物。余日:此即仲景《金匮要略》所谓脏躁症也。处方:炙甘草10克淮小麦30克大枣10枚煎汤服。
越月余,柯某又来,言其妻服药20余剂,性情大见好转,行房时阴道分泌物增多。但时有口干舌燥,面红火升等症。嘱仍以原方加百合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其妻又守方服药月余,病遂告愈。(连建伟医案)
咳嗽
万氏,于咳无痰,常发于夜半。每嗽须数十声,汗出始止。舌苔薄黄,口苦食少,此病乃脏躁化热,上乘于肺。龙骨24克生牡蛎24克小麦9克甘草3克红枣3枚苦杏6克。服2剂立愈。(刘铁庵:《刘铁庵医案》菲律滨仙沓其厘街655号泰安参药行1979年5月内部资料)
神经官能症
徐xx,女,49岁。初诊:1972年10月25日。夜寐烦恚,恶梦较频,头晕,经量多,手心热,四肢无力。以养阴安神为治。炙甘草6克淮小麦30克太子参12克天冬麦冬各9克焦枣仁9克泡远志4.5克石菖蒲4.5克琥珀3克辰茯神12克煅龙骨9克煅牡蛎9克红枣9克夜交藤15克。5剂。复诊:10月27日。药后烦恚等见瘥,头痛稍减,纳略展,原方有效。续之。原方去夜交藤,加柏子仁6克、制首乌9克。7剂。(何任医案)
评议
脏躁本为情志间病,多由思虑悲哀过度所致。​《灵枢·本神篇》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心藏脉,脉合神,心气虚则悲”​,​“肝悲哀动中则伤魂”​,故喜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象如神灵所作也。本病虽有虚火,不宜苦降;又非大虚,无需大补。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灵枢·五味篇》​“心病者,宜食麦”之治则,当以甘麦大枣汤缓肝之急,养心之气。原方后注:“亦补脾气”​,因火为土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乃虚则补母之法。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肝虚治法,亦即“损其肝者缓其中”也。案一劳心太过,耗气伤营,故神烦心悸,头眩脘闷,病在心肝二脏。叶氏投以甘麦大枣汤加味,取其滋养脏阴,和阳熄风。从案二例1可见脏躁之症男子亦有,非独女身,唯男子患此者较少耳!所以岳老深有感慨地说过:“医学典籍不可不读,不读则无所比较遵循;亦不可死读,死读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例2患者除喜怒无常,悲伤欲哭外,且对性欲淡漠,行房时阴道干涩,经用甘麦大枣汤原方,不仅性情好转,阴道分泌物亦有增多。案三干咳,属肺脏阴虚,故亦用甘麦大枣汤加味,获效显著。案四患者呈现一派心阴虚见证,用补心阴、宁心神之法,投甘麦大枣汤加味。
综上所述,脏躁之脏可指心脏(如《医宗金鉴》),也可指肺脏(如曹颖甫),也可指子脏(如沈明宗),非单指某一脏器而言。但总因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夜啼症、痉挛性咳嗽等。
其它医案
《续名医类案》:孙文垣表嫂,孀居二十年矣,右瘫不能举动,不出户者三年。今则神情恍惚,口乱言,常悲泣。诊之,答曰:自亦不知为何故也。两寸脉短涩,以石菖蒲、远志、当归、茯苓、参、芪术、附、蚕砂、陈皮、甘草,服四帖,稍愈。但悲泣如旧,夜更泣。因思仲景大枣小麦汤(即本方),正与此对,两帖而瘳。
《妇人良方》:乡先生程虎卿内人,妊娠四五个月。过昼,则惨感悲作伤,泪下数欠,如有所凭。医与巫兼治,皆无益。仆年十四,正在斋中习业,见说此证,而程省元惶惶无计,仆遂告知,管先生伯同说:记忆先人曾说此一证,名曰脏躁悲伤,非大枣汤(即本方)不愈,虎乡借方看之,甚喜对证,笑而治药,一投而愈矣。
《逐园医案》:同道晤谈间,云曾诊一妇人,时时欲哭,不可忍,状如鬼祟使然,莫名所以。但见其人瘦弱异常,年三十,无子女,亦无他疾,脉之微涩。比时搜索枯肠,无方对付,姑以逍遥散塞责,愿质之先生以为何如?余乃莞尔曰:此即脏躁也。​《金匮·妇人杂病》云:“妇人脏躁,悲伤欲哭,状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试取,而读之便知,他日当为易方。已而果验。
《方舆》:近有一妇人,笑不止,诸药无效,予沉思良久,笑与哭是出于心之病也。因与甘麦大枣汤,不日得愈。又,简屋小兵卫之小郎,昼夜啼哭泣不止,用甘连紫丸、芍药甘草等,无寸效,试与甘麦大枣汤,一两日而止。自是以后,用治小儿啼哭甚多。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共40条...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刘昆湘曰:暑邪肺为先受,逆传入心,其所以自气陷血者,必其人血分素有热也。暑邪陷血,内干于心,故心气热而神乱。心热,故烦躁夜卧不安。神乱,故谵语意识昏昧。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