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芪芍桂酒汤

芪芍桂酒汤朗读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腋下流出黄色的汗;金匮中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

芪芍桂酒汤原文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腋下流出黄色的汗;金匮中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

[原文]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用法]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以美酒醢(hǎi,肉酱)易之。

注:苦酒是醋;白酒是糯米酒的下层稠厚部分;清酒是糯米酒的上层清澈部分。
【方证指要]
以体肿,发热,汗黄,脉沉为主证。
【诸家经验】
和久田氏云:此方证为阳气郁遏难宣,故虽发热而脉沉,与风水证不同,风水因感外邪,故脉浮不沉,汗出不黄,可以别之。
【凭证用方]
黄汗,多汗,皮肿,水肿等有本方证者

 

【典型医案]

黄汗
例1
彭xx,男,26岁,广州江门,1956年8月。机工,体质素弱。每天放工后即到附近河中游浴,因患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疲乏,食欲不振,身体日渐消瘦且时有颤动。舌白脉缓。与芪芍桂枝苦酒汤。黄芪45克杭白芍27克川桂枝27克苦酒(白醋)2匙。二诊:服上方3剂,汗止。仍感疲乏,食欲未振,与黄芪建中汤,3剂而愈。黄芪15克川桂枝30克杭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生姜30克红枣4枚饴糖15克。(钟耀奎医案)
例2
李xx,女性,30岁,工人。因长期低烧来门诊治疗,屡经西医检查未见任何器质性病变,经服中药未效。证见口渴,出黄汗,·255·恶风,虚极无力,下肢肿重,舌苔薄白,脉沉细。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皮肤无黄染。此为黄汗表虚津伤甚者,拟黄芪芍桂苦酒汤。生黄芪15克芍药10克桂枝10克米醋30克。上药服6剂,诸证尽去。(胡希恕医案,录自《北京中医》4:7,1983)
评议
黄汗之病,身肿发热,汗出口渴,与风水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尤以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为黄汗独有之证状,并以此而命名。黄汗之成因,乃由水湿外侵,阳气被遏,营卫失和所致。正如尤氏《心典》所谓:“热被水遏,水与热得,交蒸互郁,汗液则黄。​”芪芍桂酒汤方中重用黄芪走表行水,实卫止汗,为君药;桂枝、芍药调和营卫,以解郁遏,为臣佐药;使以苦酒,能入血分以泄营热。如此则营卫调和,其病自已。例1系广州青年,时值南国仲夏,汗出入水中浴,而致黄汗。先与大剂芪芍桂酒汤,黄汗即止。但仍疲乏而纳差,再用黄芪建中汤建立中气,以善其后。根据本案病史,可知仲景所谓:黄汗之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确是经过详细观察而得来的宝贵临床经验。例2黄汗,发热口渴,符合芪芍桂酒汤证,故亦以本方获效。值得指出的是黄汗汗出色黄而皮肤不黄,与黄疸病迥然不同,故仲景将其列于水气篇而不列于黄疸篇,用意尤深。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

猜你喜欢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
栝蒌桂枝汤方(脑膜炎有汗时)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
[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