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栀子大黄汤

栀子大黄汤朗读
栀子大黄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大黄汤原文

栀子大黄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指要]
以枳实栀子豆豉汤证,胃部较为充实,大便闭结为主证。两手脉均有滑数之状。
【凭证用方]黄疸证,肝胆部有肿胀疼痛、大便秘结者。
【诸家经验]​《药征》发黄,心中懊侬,栀子大黄豉汤。
《皇汉医学》本方证之黄疸,于肝脏或胆囊部肿胀硬结,而有他觉的疼痛,或懊侬,或热痛者,故有此腹证时,不论酒客与否,总当用本方,与大小柴胡汤合用之机会为多。
《外台》乳石论,疗因饥空腹饮酒,饮水食少,痰结心头,干呕,用枳实栀子大黄豉四味,即本方也。​
《千金方》枳实大黄汤(即本方),治伤寒饮酒,食少饮多,痰结发黄。酒疸,心中懊侬而不甚热,或干呕者。​《肘后方》酒疸者,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人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喻嘉言云:此治酒热内结,昏感懊侬之剂,然伤寒证中有云: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是则诸凡热甚于内者,皆足致此,非独酒也。

【典型医案]
黄疸
林有,湿热黄疸,为日已久,根已深,不治必死。死中逃生,勉用峻剂。豆豉 9克生大黄12克枳壳9克海金沙9克黑山栀9克二诊:泻下数次,黄疸稍有减退,乃是好象。甘草3克生大黄9克黑山栀9克枳壳9克豆豉9克胡连3克鸡内金9克三诊:黄退不少,病有动象。柏子仁9克陈皮3克车前子9克白芍9克鸡内金9克当归9克茯苓9克山栀9克柴胡9克胡连3克甘草3克。(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等:《范文甫专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86年3月)

食复
近翁,同道友也。夏月患感证,自用白虎汤治愈后,因饮食不节,病复发热腹胀服消导要不效,再服白虎汤也不效,热盛口渴,舌黄便闭。予曰:此食复也,投以枳实栀豉汤加大黄,一剂和,二剂已。仲景祖方,用之对证,无不桴鼓相应。《杏轩医案》
评议
酒黄疸,又称酒疸,谓因嗜酒过度,积郁成热而发黄疸也。酒疸热积而成实,故心中懊侬或热痛,当用栀子大黄汤清泄郁热。方中栀子、豆豉开郁清热除烦,专治心中懊侬;益以大黄、积实功专破结泄热,以治心中热痛。盖酒疸积热在胃,胃热独盛,但使胃热得清,诸证将不治自愈矣。本案湿热黄疸,为日已久,范氏先以栀子大黄汤加味泄热退黄,待黄疸大退,改用加味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利湿,邪正兼顾,考虑到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也。本案不一定是酒疸,据喻嘉言《医门法律》记载:“此治酒热内结昏惑懊侬之剂。然《伤寒论》中有云:‘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是则诸凡热甚于内者,皆足致此,非独酒也。​”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
[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
猪肤汤方 [原文] 猪肤一斤 [用法]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相关条文] 【11.3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