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大黄汤。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栀子大黄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大黄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指要]
以枳实栀子豆豉汤证,胃部较为充实,大便闭结为主证。两手脉均有滑数之状。
【凭证用方]黄疸证,肝胆部有肿胀疼痛、大便秘结者。
【诸家经验]《药征》发黄,心中懊侬,栀子大黄豉汤。
《皇汉医学》本方证之黄疸,于肝脏或胆囊部肿胀硬结,而有他觉的疼痛,或懊侬,或热痛者,故有此腹证时,不论酒客与否,总当用本方,与大小柴胡汤合用之机会为多。
《外台》乳石论,疗因饥空腹饮酒,饮水食少,痰结心头,干呕,用枳实栀子大黄豉四味,即本方也。
《千金方》枳实大黄汤(即本方),治伤寒饮酒,食少饮多,痰结发黄。酒疸,心中懊侬而不甚热,或干呕者。《肘后方》酒疸者,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人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喻嘉言云:此治酒热内结,昏感懊侬之剂,然伤寒证中有云: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是则诸凡热甚于内者,皆足致此,非独酒也。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白虎加地黄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调胃承气汤。汉。阳明病。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猪肤汤。汉。少阴病。猪肤汤方 [原文] 猪肤一斤 [用法]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相关条文] 【11.3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仲景之湿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白术茯苓厚朴汤。。仲景之湿病。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