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
《千金》三黄汤方: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古今录验》续命汤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一两,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出,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矾石二两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
乌头汤方: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三两,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
[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 治魁瘰,疼痛脚肿有如脱,防草附麻白术姜,头眩干呕寒热辍。魁瘰疼痛之处,如盘结块磊也,有如脱,谓不能行步也。 下肢风湿关节炎,瘦型糖尿病,脚肿,降血糖;原因不明流鼻血;膝盖滑膜炎用宋版+牡蛎补骨脂。红斑狼疮用宋版。此方与宋版不同,少了5味药麻黄生姜白术防风炮附子
()
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
防己地黄汤方: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插图]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
风引汤方: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
()
侯氏黑散方: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自能助药力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
大黄䗪虫丸方(肌肤甲错,干血劳,小腿胫骨外侧像鱼鳞一样掉皮。䗪虫即土鳖虫)
()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 干姜二两 瓜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方: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生姜二两,甘草三两,栝楼根四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
牡蛎汤方: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原文]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用法]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匕。
()
[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鳖甲 柴胡 黄芩 大黄 牡丹 䗪虫 阿胶 [用法] 上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
升麻鳖甲汤方 [原文] 升麻二两 蜀椒一两(去汗) 雄黄半两(研) 当归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一片(炙) [用法]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差,再服,取汗。
()
赤豆当归散方(倪海厦注:排脓,盲肠炎、阑尾炎破裂后形成的腹膜炎;痔疮)
()
猪苓散方: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