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义]
此解表兼清里热之方
[主治]
泄泻或痢疾,身热,脉洪大有力。兼见喜冷性饮食或暴注下迫、肛门灼热等现象。
[药品]
葛根五至八钱 甘草一至二钱 黄芩二至三钱 黄连二至三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以清阳明在表之风热;芩、连苦寒,燥湿清热,以除湿热在里之下利;甘草甘缓,调和诸药,并辅正以胜邪。
[禁忌证]
身不发热,脉无力,喜热不喜冷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此治里虚寒下利,兼有表寒证之方。
(2)葛根汤:此治表寒兼自利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1.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本方主之。(34)
翰卿按:这也是表证兼下利的一种治法,但这种表证,根据实践是指发热不恶寒而言。喘而下利,如果是虚寒证,则属虚脱之危证。本方重点在于发热、下利二证。喘、汗是由内热所致,有的不一定喘、汗。主证除发热、下利外,必有口苦、思冷、脉洪数有力等。翰卿又按:本病病理是邪已传里,里热气逆,故治疗以清里为主。
2.麻疹汗出后热犹高,喘咳频频而汗多脉促者,急性热性痢,平日项背拘急,肩凝,而有急性发热、口渴、下利者,口舌肿痛糜烂者。(《古方临床之运用》)
3.麻疹兼下利;目赤多眵;满舌生疮环唇纹裂,不能吮饮。(《经方实验录》)
4.葛根发表力甚微,若遇证之无汗者,当加薄荷叶三钱;温病初得者,酌加蝉蜕、薄荷、连翘。(《医学衷中参西录》)5.黄芩黄连俱为苦寒药,寒能泄热,所谓热者,充血及炎性机转是也。黄连之效,自心下而上及于头面,黄芩之效,自心下而下及于骨盆。其证皆为心下痞,按之濡而热。(《伤寒论今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