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义]
此系补虚、温散寒邪之方,治疗汗后气虚,津液被伤,外邪未净之证。也是治疗身疼痛的另一种方法。
[主治]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但须注意以下三点:
(1)必须兼有喜温恶寒之现象(这是使用桂枝汤方的主要症状)。
(2)必须没有喜冷性饮食的症状(热性药对内热证是不适宜的)。'
(3)脉必沉迟无力方可大胆用参。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牛杭芍三至四钱 生姜三至四钱 炙草一至二钱 人参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人参另炖兑服也可.
[用药大意]
人参、大枣、炙单补中益气以生津液;芍药、桂枝、生姜调营卫,止身痛,以清余邪。
[禁忌证]
喜冷性饮食者忌之;不恶寒反恶热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芍药甘草附子汤:这是治汗后反恶寒之方。
(2)附子汤:此回阳补气,利水养阴,治身疼痛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本方主之。(62)
2.“发汗后”三字,为本条辨证论治之主要眼目,身疼痛、脉沉迟见于发汗后,方能断为营血不足,卫气失于流畅,而用新加汤治疗。若不在发汗以后,则沉主里,迟主寒,身疼痛当为寒湿痹之类,就须用桂枝附子汤一类的方剂来治疗了。(《伤寒论译释》
3.身疼痛,脉沉迟,颇似少阴证,少阴非新加汤所能治。即药以测证,知此条乃太阳伤寒发汗太峻,病未解而津已伤也……不用附子者,津伤而阳不亡也。(《伤寒论今释》)
4.此余邪未尽之候,脉沉迟者,过汗亡津液也,故与桂枝以解未尽之邪,增芍药、人参、生姜以补其虚。不用附子者,以未至筋惕肉润,汗出恶风之剧者也。(山田氏《伤寒考》